地区版

神学、教会和精神需求——回顾赵紫宸1941年的三个思考

神学,作为对上帝及其启示和旨意的深入了解和理解,绝不应被简化为一系列教条,不论这个教条(信条)是有多么地权威。教条(信条),往往缺乏生命力,无法激发信徒的内在灵性和生命力。神学则引导我们深入思索信仰,爱慕上帝,与上帝、耶稣基督建立个人化的亲密关系。

爱与嫉妒

爱与嫉妒构成了人类情感的两个极端,这不仅是哲学家所探讨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经常面对的情感困扰。这两种情感在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教导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世俗社会中,尤其是边缘群体,人们往往难以体验到真正的爱,而无端被嫉妒的情绪却不时涌现。

认识自己 呼唤忏悔——卡尔·巴特《罗马书释义》简读

这些论战推动了巴特对自身神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神学体系。他在后来的《教会教义学》中进一步发展了对上帝理解和认识的神学立场,强调了上帝的义而非人类的文化理想。巴特教导,释经者应当超越单纯的历史视角,聆听上帝超越时空的言说,从而真正理解福音与人类努力之间的基本对立。

以心灵之眼看见上帝的三重恩典

保罗期望信徒能够通过心灵的觉醒,深刻理解这些属灵的真理。在这一语境下,“眼睛”被用作比喻,指的是信徒的内在洞察力和理解能力,而非肉体的视觉器官。

在爱中的解救超越时空

在尘世的喧嚣中,人们如同迷羊,常被世间的风浪所摇撼,也容易被各种于生命无益的事物所迷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总有一束救赎之光,穿透重围,照亮各人前行的路。在困苦中,每个人都可以像大卫一般发出呼求:“耶和华啊,求祢侧耳应允我,因我是困苦穷乏的。”

顺服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臣服于上帝的能力

心不甘情不愿的被迫屈服,是不正常不健康的,不是心悦诚服,不是顺服。基督徒真正的顺服,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臣服于上帝的能力。

让科学归位科学,让信仰回返信仰——《科学的故事·起源篇》读后感

神学提供了一种有根有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视角,促进科学家以谦卑和敬畏的态度去探索造物。在心态上,有信仰的科学家更会保持开放和谦卑的心态,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人类知识和科学的有限性。

基督徒受浸的四层属灵经历

受浸作为基督教信仰中的一项圣礼,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信徒属灵生命转变的表征,其灵意更为重要。以色列人过红海时如何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今日的信徒也照样是在圣灵并在水里受浸归入基督耶稣。

《圣经》与历史视角中的崇拜礼仪

崇拜礼仪就是一个互动过程,包括多方面的活动和仪式。它包括但不限于呼召、宣告、唱诗、赞美、认罪、读经、讲道、祷告、洗礼、圣餐、探望病人等。这些都是对上帝本体和作为的自然而然生发的反应,也是两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

三害易除,劣根难消——电影《周处除三害》的一个面向

恶意和暴力会带来更多的恶意和暴力,只有耶稣以善制服了恶,制服了人类心中深藏着的恶意和暴力之魔。凶手陈桂林具有多重人格,对待弱小的女子和外婆表现出温存的一面,对待持强凌弱者则大开杀戒。他做这事的首要动机是为了出名。出名欲,也正是人的根深蒂固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