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让老龄成为“金龄”——一个基层教会长者服侍的新探索

当前,老龄化已不仅仅是社会调查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它的趋势,对教会来说,如何面对比例日渐增多的老人群体,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老年生活,甚至发挥余力让他人也从中受益,成为现在诸多牧者关心和探索的问题,对此,一个华南基层教会的尝试和透露出来的理念,或许可以有所帮助。

一,发现银发之美,从改变观念开始

单渭祥牧师在《老龄化社会中对银发族牧养的若干反思》一文中点出老年信徒在教会中的窘境,崇尚青春的文化让老人受到冷落,社会上老古董、老古板、倚老卖老的媒体宣传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一些牧者潜意识中也认为老年人的服侍不如年轻人更有力量更有价值,长者服侍是一个投资少、回报少,没有希望的事工等。

确实,教会一直想要摘掉“老人多”的标签,年轻人的比例、粘性和参与服事的情况,成为教会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的主要指标,对此教会不断针对年轻群体的需求,探索新内容新形式等。相较而言,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和服侍则不甚重要。可见,要想真正做好长者服侍,先要从改变重视青年人、轻视老年人的观念做起。

华东N市一所城市教会的老年牧养开展得如火如荼,提及成功经验,教会牧者指出,他们早十几年前就认识到时代已经改变,当今社会中的老人,与过去的刻板印象天差地别,甚至相较年轻人,他们更“有钱、有闲,还有服侍的心”,成为教会诗班、查经聚会、小组联络、总务、奉献等主力。

但75岁与55岁刚退休的老人不可同日而语,广大农村教会的老人与城市长者群体又大不相同,他们往往没有丰富的退休金、甚至年近70还要为生计担心,又因年轻时的劳力而饱受病痛折磨,确确实实大多是“无用之人”,教会将如何面对这些群体?

Y老师是华南一所农村教会的负责人,年轻人被周边城市吸纳,教会里近八成信徒超过70岁。同工曾想法设法吸引、留住年轻人而不得,此时一门神学院的长者服侍课程让Y老师意识到,老龄化已成为社会浪潮,老人而非年轻人才是他们教会应该要关注的群体,“既然上帝给我们老年人的群羊,那我们就服侍老年人。”

《信仰寻求理解》中作者提醒基督徒,长久以来,对圣经的解读都出于富足的白人社会,当今世界基督徒要学会从贫穷者的视角看圣经。重视长者服侍,正是将视角从年富力强者移开,转而关注被人忽略的弱者,这也是耶稣向我们彰显的爱与榜样。不以“价值”和“有用”为标准判断青年或老年群体,认识到服侍老年人是当前神给教会的任务,认真做好长者服侍,是对牧者信仰与爱心的挑战与考验,也是高水准教会管理和事工建设的真正彰显。

二,改变关怀和服侍模式,让老人成为活动的中心

立足老人特点,站在老人的需要上考虑问题,让老人成为活动中心,是上述Y老师带领教会探索长者服侍的核心。受限于基层教会资源不足,人手和资金有限,他们无法如城市教会中开展太多专业的圣经培训、诗班乐队交流、旅游团契等活动,只能从以下三种方式入手,基础、简单但操作性和适用性强。

改变探访模式,从“讲”到“听”。Y老师表示,探访是长者服侍中最基础的工作,以往的探访多以慰问、送礼物为主,同工在老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也不长,但近来将工作中心转向老年人之后,他们发现原来探访也可以做得更好更有效果。

Y老师说,“老人家很希望讲,”于是他们培训探访同工,以多聆听为主,但老人有时会一遍又一遍地说,也会讲负面埋怨的话,此时则需要加上适当引导。交流分享需要时间,为此他们规定探访不能浅尝辄止,在一个老人家里至少要停留半小时,通常一个小时以上,让老人有机会可以说说话,讲出自己的需要。总之,探访要从慰问教导转变成倾听陪伴,不以探访次数和人数取胜,关注的是每次探访是否与老人建立起真诚的爱的交流。

创新活动形式,让老年人成为主人公。参与度高、形式有趣又有教导意义,不应成为青年活动的特权,也应该是长者服侍追求的目标,对此Y老师和同工主要着力于创新每周小组聚会。比如举办蒙恩分享活动,让老年人讲讲自己的信仰故事,Y老师说,老人反响热烈,纷纷举手“我来,我来!”效果超出同工预期。又比如开展小游戏,带老人们做“东南西北风”手工活动,大家玩儿起小时候的折纸,“东南西北风”中八个选项,大家将要代祷的人名写在其中,最终选出哪一个就为那个人代祷。将游戏、祷告、爱心、训练手指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重启识字班。一段历史时期内,教堂曾作为社会开办扫盲班的场所,识字班也曾作为重要事工活跃在一些教会中,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普及,识字班似乎已淡出人们视野,但对于农村教会上年纪的信徒,重启识字班或许正契合他们需要,且是基层教会有能力开展的事工。

Y老师所在教会有这么两位老弟兄,礼拜要读经的环节,大家都低头翻圣经,只有他们依然抱着胳膊,仰着头。同工一度不满意他们的听道姿态,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不识字,只能听圣经。Y老师知道后,询问有负担的同工,为两位老人简单设立识字班,以圣经为教导材料,每星期五节经文,同工把经文朗读录音发给老人微信,老人们抄写经文,并对照录音认字。两位老弟兄非常用心投入,能自己读圣经让他们非常高兴。

曾有新闻报道,某视频播放平台上,教导识字的视频播放量高达百万,受众中除了老年人,还有因其他各种原因错过教育机会的中青年,可见识字普及的需求量依然可观。对于基层教会来说,重启识字班门槛低、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又能惠及很多人,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三,帮助“初老人群”发挥余热,从容面对老年生活

这里说“初老”不是指年轻人察觉到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老化,而是即将迈入或初步迈入老年阶段的人群,国际规定60及以上为老年,姑且将“初老”人群理解为60岁左右的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这群人都刚刚从工作场合退出,如何处理突然多出来的空闲时间、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刚刚触到的死亡实感,和随之而来的孤独、价值感缺失和惧怕等,都是他们需要被特殊关照的地方。面对老年世界,与年纪更大的“老老”人群相比,他们有另一种层面上的“慌张与无措”。

Y老师也考虑要服侍这样一群人,他们那里有一位开咖啡厅的老板,五十来岁,一直喜欢旅游,四处看看,发发某音、朋友圈。近来他遇见Y老师,提到自己在埃及旅行时,听闻好朋友忽然过世,便瞬间失去了所有兴趣,觉得旅游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到了这个年龄好像没有了多少乐趣,立即收拾东西回了家。Y老师本身正在考虑更多长者服侍的新方法,听他分享过后,不禁提议,不如在他的咖啡厅举行老人茶话会类似的活动,让老年人聊聊自己面对年龄、老化、生命的意义等,对于老老人群是一种慰藉,对于初老人群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辅导,且他们会有不少未信的同龄朋友,邀请这些未信者参与聚会,缓解他们的忧虑,让他们看到福音家庭中老人们如何面对生命和死亡问题,如何更平和从容面对老年生活,见到信仰的美好与力量,也可以再进一步通过他们将福音传给家人后辈,或许将打开传福音给年轻人的新机会。

除此之外,Y老师所在教会还鼓励身心灵有余力的老人坚持服侍,之前的长老已经退休,但同年龄段的义工不退休。基层教会缺乏同工,而“初老”人群渴望发挥余热,有时间又有心志,不可谓不是基层教会的祝福。

有牧者曾说,“老年人绝非当代问题,而是问题的答案,”让有余力的初老人群参与服侍,教会不要带着“施舍”高高在上的心态,反而要看到老年人在经验、忠心、属灵积累等各方面较于年轻人的优势。当今教会关注的年轻人如何进入服侍禾场,处理婚姻夫妻关系,教育下一代,平衡工作与服侍,面对职场等,都是高龄信徒一步步走过的人生,他们的分享与经验岂不是最高贵最直接的资源。让老年人参与事工,诚然是教会服侍老年信徒的方式之一,但教会也将从这些长者的事奉中获益。

Y老师提到,长者服侍课程中,都将老龄称为“金龄”,他所在教会关于老年信徒群体的理念与新探索,不仅为基层教会提供了可以模仿实际可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观念,即老年人正是神托付给许多教会的羊群,教会当改变观念重视他们,当学习的时候要学习,当创新时要创新,要立足福音,听老年人自己的声音,“不要我们以为,要他们以为”,在尊重的基础上辅导帮助,也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与老年信徒一起度过绚丽多彩的人生下半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