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为什么教会的人数一直都没有多大的明显增长?

教会信徒
教会信徒

引言

在一次的饭桌上,笔者和一位牧师谈论起了小组事工。笔者首先提到了自己在近日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个数据,即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在刚开始的四十二年间从五个人增长到了二万五千个细胞小组。

在笔者看来,这个速度并不快。因为平均下来才三年左右翻一番,而目前我们中间的一些教会设定的目标是一年内翻一番。那位牧师就说,一年内翻一番是前提,到了后期就没那么快了。

他接着说,在我们这个地方,无论是城市教会还是农村教会,几乎都没有出现过信徒人数翻一番的情况。有的教会十多年前是五千人,到了现在人数可能还减少了。

听了这话,笔者若有所思。这位牧师所说的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每个教会都在努力,不少教会在小组事工上也是做得轰轰烈烈,但总的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也就是说,不少教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到了某个地步,就停滞不前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此种状况呢?

一、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

笔者认为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之所以没有多大增长,一方面也是存在着客观原因的,而这些现象是很难改善的。比如不少沿海地区的教会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信徒,一些教会的农民工信徒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有位教会负责人分享了他教会的情况,他说,有一年在过年的那段时间,做礼拜的信徒直线下降,本来坐得满满的教会一下子寥寥无几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教会的农民工都回老家过年了。

当农民工信徒成为当地教会主力军的时候,也意味着这个教会存在着不稳定的状况,存在着隐藏的危机。因为农民工最大的问题便是“不稳定”,他们的流动性特别大,除非已经在当地买了房子,否则很难在同一个地方一直待下去。

还有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及本教会信徒的迁移。比如,笔者所在的地方虽然在乡镇,但距离市中心非常短,交通十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信徒就会选择去城市教会做礼拜,农村教会的人数自然就减少了。

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那里的年轻人普遍跑到了大城市去发展,在那里买房生活,于是那些偏远地区的信徒自然就流失了不少。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难以改善。

二、牧养不到位所致

本地教会信徒人数不增反减的现象除了有其客观的因素外,教会自身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位牧师继续跟笔者分享,在他看来,至少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原因。第一便是教会领袖在开展某项事工前根本就没有好好祷告,没有深刻领受,乃是照搬照抄,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

他说,他发现不管是注重灵恩的还是非灵恩的教会,其复兴的表征有一个是相同的,那就是其教会领袖都十分注重与上帝的关系,注重上帝的心意。

换言之,这些教会的领袖们在开展事工前都会好好祷告,寻求上帝的心意,而不是好大喜功,用人的办法去做上帝的工。在这位牧师看来,如果人所做的不是从上帝那里领受来的,是无法产生持久的果效的。

第二便是小组事工的牧养无法满足信徒的需求。他说,内地教会在做的小组事工,若从外在的架构来说已经与海外教会十分靠近了,但在牧养方面还差得很远。外面似乎啥都有,唯有里面跟不上去。

虽然小组的模式注重互动,但“互动”只是形式,作为组长不能只给组员提供形式,也必须要实实在在地牧养他们,供应他们灵里的需要。

如果组长没有丰盛的灵命,老练的服侍,在牧养上必然跟不上去。久而久之,组员们就会厌烦这种只有形式却没有内容的聚会。

总而言之,教会既要有活泼的氛围,又要有相当的深度,还要有智慧的管理。保罗的教导是,作为牧师、教师、长老等圣职人员,他们最主要的使命乃是“成全圣徒,各尽其职”。

“成全”就是“装备”,同时也是照着上帝的旨意使每个信徒都能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也就是帮助他们在上帝面前有生命的侍奉。

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教导及陪伴身边的每一个信徒,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恩赐及看清自己生命中的真实光景,使他们实实在在地追求、委身、成长及投入到各样的侍奉之中。只有这样,教会才能有所增长,或者说,教会的增长会变得更加实在,会少很多的水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