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反思| 为什么愿意去教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身为90后年轻一代的基督徒,在教会生活中我感受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身边年轻的弟兄姐妹越来越少了。记得孩提时在教会中上主日学,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拥挤在主日学的门口,等着老师进来发糖果给我们吃。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一人含着一根棒棒糖,眨着眼睛坐在下面听老师栩栩如生地讲述大卫、雅各、以斯帖的故事。可以说,一周中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主日学。不仅能吃到很多零食,也能在其中无忧无虑地玩闹,如今回想起来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而在成年以后,大多数主日学的同学都因读大学而搬迁到了异地生活、工作、结婚生子。当我再回到老家的教会时,年轻基督徒的比例已经下降了不到五分之一了。当一间教会缺少年轻人时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就是会使这间教会逐渐失去活力,缺少新的起来服侍的同工,甚至是失去下一代传承信仰之人。
相信这并不是一间教会的问题,而是众多教会所出现的普遍现象。当年轻人的流失越来越严重时,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成因及出路的思考:“为什么现今去教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呢?”
一、教会趋向严重的群体“老龄化”
作为一个年轻的基督徒,我想年轻人不愿意去教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放眼望去,我们不难发现,当今教会的中老年人群体显然已占多数。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年轻人去到教会后,他们会感到难以适应教会的氛围,并感受到与中老年群体格格不入,实在难以与年龄相差甚远的肢体建立团契和朋友的关系。
有人认为,去教会聚会是为了敬拜上帝,和年龄差距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观念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基督徒去教会的首要目的——的确是为了敬拜上帝,从这一点而言,敬拜上帝的目的显然足以超越年龄、文化、种族、贫富等差距。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基督徒的信仰不仅是建立在与上帝的关系中,同时也是建立在与人的关系中。正如在旧约,上帝要求以色列百姓献上平安祭时,英文的名称是“Fellowship Offering”,意为“团契的祭”。当人按着上帝的吩咐献上这个祭物时,表示着自己在这被杀的祭物中与上帝和好,并请一些朋友来一同分享,并吃喝这祭物,以此来表示他们在上帝面前彼此相爱的团契关系。
可见,基督徒的信仰不但是与上帝的关系,也包含着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当教会中群体年龄相差太大时,这种因年龄而产生的、在文化和兴趣各方面的代沟,会使彼此很难融入到团契的关系中。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教会应当在群体趋向老龄化的今天,积极地组建“青年团契”,即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的活泼的团契关系。在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立关系,彼此服侍,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使教会的群体朝着“年轻化”的比例逐渐走向良性循环。
二、讲台的信息缺乏对年轻人的牧养性
对于基督徒来说,教会应该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而在教会生活中,毫无疑问上帝的道是整场崇拜中的核心环节。因为,只有当我们明白神的话语后,才能在敬拜、关系、婚姻、工作等方面发生更新和改变。
可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越来越失去了听道的兴趣。当我们进到教会放眼望去,听道时也就零零散散地坐着几个年轻人,而他们彼时竟然在看手机,或是趴着呼呼大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现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渴慕神的话语了吗?我想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作为教会自身而言,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会在讲台上是否清晰、有力地传讲了上帝的真道。
记得在三年前的夏天,我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去参加了当地的一个青年聚会,进去后大约满满当当地坐着60多位年轻基督徒,他们有的是父母带来的,有的是和朋友一同来的。可今年我再次去到这个团契时,令我难以置信的是来参加聚会的青年连20位都不到了。散会后,我特意和几个年轻基督徒一起跟着往公交站台走,向他们问起为何人数稀少的原因,这几位弟兄的回答大致相同说:“是因为这个团契没有稳定的传道人,每次上来分享的基本都是没有受过装备的叔叔阿姨。大家觉得每次来都没什么收获,慢慢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我听后感到心中有丝丝难过,曾经的几十位年轻基督徒流失如此严重,是因为讲台缺乏牧养的供应而导致这一每况愈下的现象。在有些教会,一些有洞察力的同工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他们便在讲台上开始下功夫,立志要为弟兄姐妹讲明白上帝的话语。这实在是一件感恩的事。除了在讲道上下功夫,我们还要积极地去关心年轻人所遇到的信仰和生活中的张力,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再用上帝的道来医治、牧养和改变他们的生命。当教会将精力放在了解和关心年轻基督徒的种种困惑和需要时,教会中的群体也会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并给教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借着探访重新寻回流失的群羊
在大多数教会中,年轻人流失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村镇教会来说更是如此。而现在教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当教会中老一辈基督徒离开以后,像约书亚和迦勒这样年轻有为的下一代该如何承接属灵的使命?在此阶段,教会除了需要省察和改变自身的问题外,在服侍形态上也应当作出调整和改变。
比如,过去传统的模式是教会组织活动,来的人自然参加,而没有来的人也只能遗憾地错过。上帝也曾借着教会中如“圣诞节”、“布道会”等各样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人来教会。可是,当这样的方式越来越收效甚微时,教会牧养的方式就需要相应地作出改变。
既然在我们发起活动时,响应号召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那教会就不该再被动地等着他们来,而是应该走出去,由被动的服侍转为主动的探访。因为在年轻基督徒对教会失去热爱和委身的时候,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关心、陪伴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当关系建立起来后,他们主动去参加团契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记得在我服侍青年团契的几年间,几乎刚信主的年轻人都是一个月最多只去教会一次,而有的是两个月才勉强去一次。在同工们彼此商量后,我们决定主动走出去,每位同工去探访他们所分担的3-5位经常缺席的年轻基督徒。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去家里看望,有的约到咖啡厅里聊天,还有的同工几乎一周一次将他们约起来一起吃晚饭。使我们特别感恩的是,主借着这样的服侍让我们跟年轻基督徒之间建立起了可以信任的关系。当这些经常缺席教会生活的年轻人逐渐因信任而向我们敞开心扉时,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令我们不得不惊叹主奇妙的带领和作为,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为此欢喜快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