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提醒:警惕成为“墙头草”式的牧者!

顾名思义是,所谓墙头草就是指生长在墙头上的草,由于这种草本身扎根不深,长得也不够壮实,所以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它总是会随着风向摇动,风往哪里吹,它们就会随着那个风向摇动。一般而言,墙头草时常会被人用来比喻那些因为形势而善于改变或调整自己立场的人。“墙头草”式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群体中都存在;教会也如此。

比如圣经中的使徒彼得,就曾经做了回“墙头草”,受到使徒保罗的批评。这事发生在安提阿,安提阿教会与耶路撒冷教会不一样,他是一间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发展非常迅速。当然,安提阿教会也由于是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且建立在外邦人之地,所以也备受争议;而争议的主要焦点就是外邦人能否有资格信主,或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信主。

使徒彼得作为当时教会最为重要的牧者之一,被差派去查看究竟,并牧养那里的弟兄姊妹。使徒彼得作为上帝拯救外邦人的亲历者,转变了对外邦人的态度,对外邦基督徒也是敞开心的接受,并与他们一同吃饭、牧养他们,共同领受主的恩典;但是,当犹太人到来之后,他的立场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为了顾及犹太人的感受,又主动的从外邦人中间退了出去。

此事,在众人中造成的影响极大,因为彼得是教会的代表。当同工们看见教会中最为重要的牧者,从外邦人中间退出来之后,其余的犹太基督徒也是随伙假装,就连另一位使徒、安提阿教会的牧养人巴拿巴也随着使徒彼得假装。对此,使徒保罗在发现了之后,异常的气愤,当面指出彼得的不是,用保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留情面的公开抵挡他。(参加2:11)

使徒保罗之所以抵挡彼得,其主要的原因乃是彼得在真理的立场上不够坚定,明明知道外邦人也是上帝爱的对象,也有圣灵同在的凭据,与那些得救的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为了顾及一些保守犹太人的感受,或免于自己被攻击,竟然放弃了真理的原则,做起了两面人,成为了墙头草,飘来飘去。因此,使徒保罗愤而抵挡他,因为他带头混淆了真理,做了很不好的示范。

从此角度而言,使徒彼得真的是做了回“墙头草”,因为只知因形势调整自己,却忘记坚持真理的原则。曾经有过的事,后来也必有。使徒彼得及当时的一些基督徒如此,现代牧者或基督徒中也有这样的人。比如一些牧者会因应形势而选择讲一些片面的真理,或选择突出强调一些真理,而又刻意的对一些真理采取沉默、不讲的措施;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墙头草的成分。

往往多数的时候,一些牧者为了在人与人之间搞平衡或两边都不得罪,而选择了彼得的那种做法,在都是外邦人的时候,与外邦人一同吃饭,同沐主恩,成为外邦人喜欢的样子;但是,当看见犹太人的时候,又主动变成了犹太人所喜欢的样子。有些牧者岂不也是这样吗?为了搞平衡或两边都不得罪,以至于在帮助信徒处理问题的时候,尽都是捡着各自喜欢的话而说,得罪人的话,一句也不说。

其实,这并不表示牧者不能捡着别人喜欢的话而说,尽都要说别人不喜欢的话;事实上,说一些别人喜欢听的话,这也是神所许可及喜悦的事。但,圣经更为强调的是,人说话要和时宜才最为合适,这才是神真正所喜悦的,就如经上所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什么是说的合宜呢?首先就是要说得不偏不倚,合乎真理,而后才是照顾人的情面和感受。

记得有一位资深的牧者说过,“在非原则性事物面前,牧者没必要斤斤计较,要能过则过;但在面临原则性事物的时候,牧者一定要站稳立场,据理力争,不打半点折扣。”其实,这可以是对每一位牧者的提醒,就是在面对非原则之事的时候,要善于妥协,尽量保持平衡,让人人都好;但在面临原则性之事的时候,一定不能做“墙头草”,乃是要以真理为重,少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和情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