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好书推荐:《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

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
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

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日益得到了广大牧者、同工、学者的关注,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讨论日益深入。然而在中国化的探讨中,大多数牧者与学者关注点都着重于基督信仰与儒释道等为代表的雅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在民间信仰的俗文化方面的研讨,则显得较少。

著名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将文化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属于精英文化,而后者则为草根文化(即:普通大众),而民间信仰就是“小传统”,也可称为“俗文化”。民间信仰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早期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后来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又借用其“神灵”,构成了纷乱繁杂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的信奉者也以文化层次较低者、农村妇女、老人为主体,在广大农村拥有很坚实的基础。尽管民间信仰缺乏高深的教义,也没有宗教的经典,甚至连完善的教团也不具备,只能算是一种亚宗教状态。而且民间宗教也并非中国官方认可的五大宗教,最多只是部分庙宇挂靠佛道而已。但民间信仰在中国却用有最多信众,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这是思考中国宗教所不能忽视的。

基督宗教进入中国后,在民间少不了要跟民间宗教打交道。两者的关系既相互排斥,有相互吸收,在不少基层教会中,呈现出基督信仰民间信仰化的问题。从表面看来,两者信仰对象不同,存在严格的排他性。但从实质上,民间信仰的文化心理深刻影响着很多中国信徒。最为典型的是,民间信仰中的非神学倾向,重灵验以及功利化的思想在不少基督徒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思考基督教中国化、中国教会现状、教会与民间的关系等方面,就必须关注基督信仰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

厦门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范正义教授所著的《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基督教与福建民间信仰共处关系研究》一书就是关于基督信仰与民间信仰关系的一部力作。本书以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为考察对象,对基督教在福建传播时,与福建风水信仰、祖先崇拜以及神祇信仰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对基督教与福建民间信仰的共处关系,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反思。向我们呈现教会与民间宗教之间的张力,相互博弈与借鉴的境况。对我们思考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教会宣教学、教会现状以及文化碰撞等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任继愈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不单单是因为高深的教义,而是靠着各种迷信(大意)。放眼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的轨迹,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走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老路。信徒数量是上升了,可很多人信仰的心理还是民间信仰式的,只不过是把原来拜关公、妈祖、观音的感情,转移到耶稣基督而已,内在的生命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中国化至少在俗文化层面上已经形成,而这不需要牧者、学者的推动,很多民众会自发地去做。因此,我们通过《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一书去看中国教会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将能更清楚地看教会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这对是个很有价值的借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