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广东协和神学院本科班牧者谈牧养挑战 因地制宜牧养

当今牧者面对的挑战,是来自各个方面。福音时报在走访广州教会之际,有幸与就读广东协和神学院本科班的几位学生,亦是在各地教会担任重要职务的牧师一同交流。他们与福音时报同工畅谈学习中的收获时,也道出了在牧养中所面临的挑战。

来自深圳、惠州、佛山的三位牧者分别提到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外来务工者涌进城市。面对这一群体,如何牧养?曾带领过青年团契的詹牧师说,“大多数外来打工者,文化水平较低,流动性大,难以有时间参加主日礼拜。对于这一群体,只能采取针对性牧养,塑造他们的属灵生命。”

来自佛山的许牧师说,“我所侍奉的教会,地处工业区。有许多的信徒都是外来打工者。一般外出打工者的年龄较小,他们在外工作4-5年后,就回家乡结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准备采取的策略是,对于新来的打工者,在第一年,抓住机会带领他们建立信仰根基,如学习基本要道,受洗后,也不断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扎根;第二年,交给他们传福音的技巧,回到家乡后,可以在当地传播福音。”

于深圳浪口堂侍奉的揭牧师也持此种看法,“我们给予他们训练和装备,使他们回到家乡教会可以讲道甚至做牧会的工作,将城市教会的经验带到家乡教会。”

许牧师也说到,发现他们这一群体中,姐妹与弟兄的兴趣点不同,弟兄喜欢了解圣经要道、神学思想,姐妹则关注婚姻、人际关系。根据他们的特点,教会采取“分流”制,将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牧养。

在实际的牧养中,教会不仅要牧养好信徒,也要留住信徒。往往慕道友做了决志祷告,或受洗之后,不常到教会,这也成为许多牧者苦恼的问题。许牧师说,“我所在的教会,约有300人。目前面临较大的问题是‘季节性流失’。每到春节,参加礼拜的信徒几乎不到平时聚会的一半,大多数人回家了。等到次年4月份,会发现参加礼拜的信徒少了一半。为重新补充诗班、义工,教会服侍人员又开始新一轮的宣传和培训,到了6月份,人数又会逐渐多起来,各项事工也在这一年之内暂时稳定下来,我称之为‘教会潮汐’。”

来自惠州的詹牧师说,“我所牧养的教会,现有300多名会友。自2005年开展小组方式牧养后,现有10个小组,教会中约有一半的信徒加入小组。在聚会时,有‘欢迎新朋友’这一环节。会有相关的人负责跟进联系,与他们多次交流,较全面了解情况。稳定后,邀请这些人加入小组,也告诉他们不要做‘游客’,要成为主人,委身于教会。鉴于大多数外来打工者会在(惠州市)定居,接下来也会着重栽培小组长。”

揭牧师分享说,在不同的地方需要用不同的牧养方法。他曾在河源教会服侍7年,“河源市,每个县有一间教堂,信徒比较固定到教堂参加礼拜。有一种现象,有信徒接触信仰10多年,属灵生命却毫无长进。后来,把河源市分为25个片区,选出片区长,集中培训他们,由片区长分别带领区内信徒。信徒的属灵生命有了很大的长进。而这种模式在深圳教会并不合适。因深圳本地信徒很少,外地人占70%,他们工作时间长,互相之间也很少串门,只能在教堂讲道。”

作为牧者,不仅仅想着留住信徒,也需要引导信徒委身教会,并告诉他们有永生的世界。这三位牧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詹牧师说,“现在有很多求饼得饱的基督徒,教会有《欢迎新朋友》这个课程,教导他们回归圣经的核心价值,教导他们赞美上帝。教会不是游乐场所,也不是俱乐部,作为基督徒,应该为主作见证。”

“这是关于圣与俗的问题。”许牧师说,“2000年基督教会史强调,人不仅有现世的生活,还有永远的家乡。如果单纯理性的教导,信徒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可是,当他亲身经历,参与侍奉时,能够切实体会到天国与我有关。作为教会的牧者,需要发现信徒的问题,并且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