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给予家人接纳的爱

《圣经》中有关乎爱的最完美的诠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段经文深刻揭示了爱的本质,其中“凡事包容”便是接纳爱的直接体现。

接纳,意味着无条件地拥抱对方的全部,包括优点与缺点,过去与现在。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性格特质和生活习惯融入这个集体。接纳,就是愿意放下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尊重并珍视这些差异。它不仅是情感上的认同,更是心灵深处的交融,为家庭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餐桌上的温馨

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当一家人围坐一起,分享着美食,谈论着日常,那份温馨与和美便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时刻,接纳的爱显得尤为重要。或许有人口味独特,或许有人习惯不同,但正是这份接纳,让我们能够包容彼此的差异,享受共餐的乐趣。餐桌上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句关怀,都是接纳的爱的表达,它们汇聚成家庭幸福的暖流,滋润着每个人的心。

中国许多老人经历过灾荒,那时吃不饱饭,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见面会问:吃饭了吗?西方很多家庭则多看重在餐桌上家人彼此交流情感。可见,民以食为天,无论东西方,都非常重视家人一起进餐、交流的满足感、幸福感。

我曾经认识一位老板,他的儿子大学是学医的,却多年医治不好自己的慢性胃炎。仔细询问才知道,从小到大他父亲习惯在饭桌上训斥他,他一吃饭心理就紧张,时间长了得了慢性胃病,就是长期心灵压抑造成的。这个是心病,还需以父亲接纳的爱来治愈。

在教会团契生活里,我们很多美妙的体验就是从爱宴开始的,细细体味肢体关系中有接纳的爱。虽然每个家人口味不同,喜好不同,吃饭时却能够在细节上彼此看顾,倾谈间那份情感交融起来。

争吵后的和解

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争吵拌嘴的时候。然而,在基督里,我们学会了以爱化解矛盾,以接纳促进和解。当争吵过后,双方愿意放下心中的芥蒂,以平和的心态去倾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这便是接纳的爱之力量。在接纳中,我们学会了宽容与原谅,让家庭关系得以修复与升华。

譬如,笔者本族本家家人间过去吵架几十年,我们陷入撒旦的谎言欺骗中,在关系中永远在争论“对和错”,而不是“爱不爱”。现在全家信主后迎来了和解。我们常常用这句经文彼此劝勉和鼓励: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 4:2-3 

“用爱心互相宽容”就是接纳的爱,把关系中的焦点放在合一上,什么人际冲突都能解决。遇见家人其中一位正在情绪中,我们另外一个人就会体谅,和颜悦色地说:不要着急,多久都等,等你冷静后,我们再文明沟通。或者为了不产生正面冲击,一方出门散步,等待对方情绪安静后,再来恳谈,就根本吵不起来。即使吵架了,事后阐述事实也可以消除误会,慢慢取得关系的恢复,直到完全和好。

一起经历神的爱,彼此陪伴成长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而接纳的爱则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与变化。当我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是家人的接纳与支持,让我们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当我们取得成就与进步时,也是家人的鼓励与赞美,让我们更加自信与坚定。在接纳中,我们共同经历了成长的喜乐与泪水,一起见证生命的蜕变,也见证了家庭幸福的美好。

笔者近期陪伴一位M姊妹,她除了在高中学业压力大,还加上恋爱了,在与男朋友分手后,得了中度抑郁症。那天,她母亲和我陪伴M姊妹看病后,来到一家西餐厅吃饭,一边吃一边交通,才知道M姊妹与父亲的关系很紧张。父亲是位公司管理干部,回家像管理公司模式一样,对女儿要求甚为严格,不允许女儿谈恋爱,平日连女儿睡觉起来晚了,都要苛责,父亲工作很忙也极少陪伴女儿。于是,我告诉M姊妹的母亲回家劝勉丈夫,当更新对女儿爱的方式:因为家庭不是公司,而是休憩的港湾,更是爱的加油站,需要“接纳的爱”,父亲更需要多花时间陪伴女儿,一起来经历神的爱,彼此陪伴成长。今早,她们高兴地告诉我,这个周末父亲会陪伴女儿一起出游。感谢神,期待神做工在他们家,亲子关系有所改善,M姊妹有望早日康复。

总之,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在基督里,我们当学会以接纳的爱去经营家庭、维系幸福。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接纳的爱的照耀下,共同书写属于家庭的幸福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充满接纳的爱,让接纳之花在每个人的心田绽放!经上所描述的家庭蒙福的画面,就在你眼前展开——

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诗篇 128:3-4)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