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之光下的《重返理性》漫谈

《重返理性》(Return to Reason, 作者为思想家Kelly James Clark)这本虽不厚重却意蕴深远的著作,仿佛一股清流,以其精炼的笔触引领我们穿越思想的密林,重新审视启蒙时代以来证据主义对理性与信仰的深刻影响。书中,Clark教授对启蒙时代遗留的证据主义展开了精准而深刻的“手术式”剖析,不仅针对其理性主义的外衣,更触及了那些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信仰根基的证据主义暗流——在物质世界的诱惑下,我们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对证据盲目追求的漩涡,那些不经意间渗透进我们信仰土壤中的证据主义幽灵,揭示了现代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某种盲目与局限。

在国内语境中,提及理性,往往不自觉地引向无神论的领域,仿佛理性的贫瘠土壤滋养了存在主义信徒的繁茂,他们于知识之海中遨游,却在理性之光下显得言辞乏力。特尔图良的“因荒谬而信”虽显突兀,却能触动人心最幽微的角落,也暴露出对理性抗拒背后信仰构建的脆弱,这脆弱让信仰的宏伟叙事与上帝赋予世界的真实纹理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乃至半悬于空。

于是,信仰常被简化为心灵的轻舞、情感的慰藉与体验的幻影,让无神论者看似宽容地予以一席之地。然而,深入灵魂的审视揭示,我们的信仰或已失去了向下深扎的力量,如同圣经所言,风一来,种子被鸟儿叼走了。(参太13:4)从更深层次讲,我们的信仰真的没有向下扎根了。

真正的信仰,不应是漂浮于理性之上的空中楼阁,而应是深深植根于生命本质、历经风雨仍坚韧不拔的参天大树。它要求我们不仅在情感上共鸣,更需在理性上探索,使信仰之光照亮现实的每一个角落,让上帝的智慧与恩典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得以彰显。唯有如此,信仰方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能屹立不倒,引领我们走向灵魂的深处,体验那份超越理性的、深邃而真实的存在。

在深入剖析了宇宙论的思辨、设计论的精妙以及新概率方法的启示后,作者的一番话触动心弦,促使我提笔记录:“证明的本质,乃是人性的镜像(person-reflective),因它源自人心渴望向另一心灵展示真理的渴望。而一个论证之所以成功,往往根植于听者心中既有的信念土壤。”此言深刻揭示了个体最深层、最基础的信仰如何如同灯塔,指引着思维与行动的方向。

忆及一位医生的睿智之言:“在各自的领域内,信仰构筑了真理的殿堂,圈内圈外,各执一词,却皆以为正。”然而,对于追求心灵合一的基督徒而言,认知到世间本无二界,唯有天父之国一统万象,是通往真实的必由之路。但不可否认,根深蒂固的信仰体系在塑造信徒行为、情感乃至意志的同时,也可能无意间筑起了隔阂之墙,映照出“两个世界”的幻象。

于是,反思成为不可或缺的旅程:那些因信念而生的偏差与误解,是否应当成为心灵蜕变的催化剂?我们是否应当勇于自我革新,让心灵之田重新沐浴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实现真正的转变与升华?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确保我们的反思与改变不是对世界之爱的偏离,而是上帝荣耀的彰显,成为了亟待解答的课题。

探索并理解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左的思想体系,不仅是对智慧的追求,更是对自我根源的一次深刻回望。毕竟,我们都曾是迷途的旅人,在找到归途后,更不应遗忘来时的路。这份记忆,应成为我们谦卑与包容的源泉,提醒我们在信仰的征途上,既要坚定前行,也要温柔以待那些仍在寻觅的灵魂。如此,方能在上帝的指引下,跨越心灵的鸿沟,实现真正的合一与和谐。

上帝乃纯灵之体,故敬拜之,当以心灵之纯粹与诚实之真谛为献,此乃《约翰福音》四章二十四节所昭示之人与上帝关系的精髓。心灵之诚与诚实之真,非但非真理之敌,亦非理性之缺,盖在英文语境中,“诚实”(truthfulness)与“真理”(truth)本就同源共生。当我们沉湎于规则、证据、乃至科技之器,往往遗忘了内心深处那份对自我罪恶的坦诚,以及直面生命终局之勇气。

何必以无神论者之局限视野,来框定有神论者探索无限知识之可能?理性之分歧,恰如信仰之光难以穿透非信者之心房,然此并不意味着信仰本身缺乏理性之光。福音派证据主义之误,或在于过度沉溺于证据之海,不觉间已深陷其囹圄,忘却了信仰之舟当扬帆于心灵之洋。诚然,某些证明之于某些人,或能激起涟漪,然其效用终是特定之水的回响,非普遍真理之波澜。

故而我们应铭记,真正的敬拜与认知,始于心之诚实,终于灵之觉醒。不应让外在的框架束缚了内在的探索,亦不应让理性的分歧成为隔绝信仰与非信者之间桥梁的巨石。在追寻真理的征途中,保持心灵的纯粹与诚实,方能洞察生命之奥秘,领略上帝之灵那无垠的深邃与美丽。

证据主义,这一理性的工具,其疆域虽广,却难以触及信仰的深邃内核,正如C.S.刘易斯所深刻洞察:“经验所勾勒的宇宙图景,无论多么浩瀚无垠,终究无法成为宗教信仰的坚实基石。宗教,其根源与归宿,定然超越了经验所能触及的范畴,寻觅着另一番启示的径途。”

在人际的温情与常识的灯火中漫步,我们鲜少质疑其存在的基础,因这些,是生活之舟自然而然的导航灯,无需繁复论证的锚链。信仰,这一灵魂的灯塔,亦复如是,它植根于心灵的土壤,而非理性的温室。试图以超理性的枷锁去束缚信仰的羽翼,无异于让心灵之鹰在逻辑的牢笼中折翼,此举之荒谬,无异于对晨曦的质疑,对夜空的否认。

然而,可悲的是,人性之堕落,竟让这荒谬之举屡见不鲜——人们试图以尘世的证据去证明天国的存在,用有限的经验去衡量无限的神明。在这场荒诞的追逐中,上帝的笑声或许正穿越时空的帷幔,回荡于每个迷失的灵魂之上,那是一种既慈悲又略带苦涩的笑,笑我们的盲目,也笑我们的执着。

信仰的本质,是心灵的觉醒与归依,而非理性的征服与证明。在信仰的旅途中,让我们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那超越经验、超越理性的神秘召唤。

在理性的光辉下重溯信念的架构,作者通过对普兰丁格的精妙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信念世界的双轨并行:基本信念与非基本信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人类认知的宏伟殿堂。基本信念,作为认知大厦的基石,不仅稳固地承载着日常思维与行动的每一砖一瓦,更在深层意义上,孕育了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种子。其中,对上帝的认知,正是这基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它不仅是理性的自然延伸,更是生命本质中那份对超越性存在的深刻渴望与合理预期。

这一基本信念,非但不悖于理性之光,反而是理性深思熟虑后的结晶,是心灵深处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必然产物。它超越了单纯论证与证明的局限,以一种更为深邃、更为全面的方式,将信仰与理性紧密交织在一起。正如璀璨星空下的静谧夜晚,信仰之光与理性之月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

我们需明确,此处的信仰主义,绝非对理性的摒弃或反叛,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共生。它主张信心与理性之间非但无碍,反而能够相互滋养、相互促进。信心,作为理性探索的灯塔,为理性的航程指明了方向;而理性,则如同精准的罗盘,确保信心之舟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稳健前行。因此,这种信仰观,非但不是非理性的狂欢,而是理性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心灵与理智完美融合的典范。

普兰丁格的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信念结构的内在逻辑,更为我们理解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仰,应当是理性与信心的和谐交响,是心灵深处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理性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无需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基督徒,以生命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着“这是天父世界”的真实篇章,每一刻的呼吸与存在,都是对神圣恩典的见证。我们偶尔的迷惘与偏离,恰似旅途中必经的曲折,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持续归正。这本小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基督教信念中那被启蒙运动阴霾遮蔽的理性之光,引领我们挣脱证据主义的桎梏,重归理性的怀抱。然而,深知一切成就与领悟,皆源自上帝那无尽且慷慨的恩典,它如同生命之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在真理的探索中得以坚定前行。因此,让我们以生命的全部,颂扬这份真实,感激这份恩典,让信仰之光永远照亮我们归家的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