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新教得名之地——施派尔

莱茵河是德国母亲河,而在这条河流之上,坐落一座美丽小城——施派尔(施佩耶尔)。她以独特的基督宗教文化,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施派尔位于德国西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恺撒大帝征服高卢后,施派尔成为罗马军团的据点。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赦令》之后,基督教会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得以在帝国内部自由传播。

公元346年,传教士就来到这里,并建立教堂与修道院。此后这里成为德国重要的教会中心之一。而到了16世纪时,施派尔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发生地之一。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1521年沃尔姆斯会议上,路德的思想遭到了禁止,但这激起了一些德意志诸侯的反对。为了解决天主教与支持路德诸侯的争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于1526年在施派尔举行帝国会议。达成的关于停止执行沃尔姆斯敕令的协议,路德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可是三年后风波又起,1529年4月19日,在第二次施派尔会议上,查理五世准备推翻上一次会议的决议,继续打击路德派。于是支持路德派的诸侯共同发布抗议书,认为“如果要让他们在服从上主和服从恺撒之间作出选择,他们会选择服从上主。”并要求召开全体德意志诸侯参与的宗教会议。但他们的抗议自然遭到了查理五世与罗马教廷的反对,双方就此决裂。

施派尔抗议直接导致基督新教与天主教正式分道扬镳,从“新教徒”(Protestant,抗议者、抗罗宗) 真正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成为基督宗教的第三大派别,并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施派尔这座小城,成了基督新教的真正发源地。

作为基督信仰浓郁的城市,施派尔城内教堂古迹众多,同时也拥有犹太教的身影。纪念教堂,三圣教堂,市政厅、圣美达丽娜修道院以及古城门等等都是其著名建筑。不过城内最有名的,当属施派尔大教堂(圣玛利亚和圣史蒂芬主教座堂)。她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罗马式教堂建筑。

1981年,施派尔大教堂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建筑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到:“施派尔大教堂是天主教的施派尔教区主教座堂,用红色砂岩建造,是施派尔市的著名标志。

施派尔大教堂是欧洲最大的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它继承和发展了加洛林和奥托的建筑风格,在罗马式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主要纪念碑之一。1061年举行了教堂的落成庆典。再此之前大约30年,即1030年,由康拉德二世大帝亲自下令建造。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该建筑成为当时最大的教堂,并以此来为其光宗耀组,使其地位显赫声势。因此,施派尔大教堂明显地具有了皇家建筑的尊严与威望。”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