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葡萄园做工的比喻解开要从认清主权开始

葡萄园做工的比喻可能是信徒都很熟悉的一个比喻,但对其故事内容理解多少,认同多少?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理解这段经文,内心如同那先被选召做工的人一样,有他里面的不甘、委屈、埋怨。特别这段经文最后说了一句那在后的将要在前了,仿佛否定了先前人所做的一切?

经文的家主指的就是神。经文背后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到底是什么,给当下的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如何理解那在后的将要在前背后的意义?这些问题在近期参加的一场聚会中,通过牧师的分享,笔者得到了清晰的解答。

牧师以“招工启示”为题从“清楚主权”、“明白圣爱”、“学会感恩”三点展开分享。

首先他解释了主人招工的方式方法,这与当下任何一个企业老板招工方式都是不同的,一天出去五次招工,工人时长不同,但最后给的工钱却是相同的,放在当下任何人经历都会觉得不公平。

这里主人的做法真的是不公平吗?清早出去呼召进来的人与其讲定了工价,一天一钱银子。后面几波进来的人,都说“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主人从后来的到先前的,每人给了一钱银子。这种给钱的方式除了后面进来的人高兴,前面的人一个比一个不高兴,直到第一个工时最久,出力最多的爆发了。

由此,牧师指出了要清楚主权——谁说了算。家主是主人,最先被选上的人按着商量好的工价,且在当时做工合理所得的工价,定了一天一钱,而因为后来的人工时不同工价相同而抱怨,这是不合理的。工人的埋怨是对家主主权的不清晰导致,同时也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折现出来的是人性的自私、污秽和贪婪。想要索取更多,索取那本不属于自己该得的。

其次,家主多次招人、给相同工价是基督大爱的彰显。不断招人是让那些认为不配得的仍然有恩典临到他们,正如圣经说选招的人有能力的不多,有知识的不多,好似那些在外面闲站的人,但因着主的恩典都进来了。

而家主给了相同的工价,不是因工价本身是恩典,而因各自有需要,上帝的恩典临到了。同时这样给工价的方式,是基督耶稣向着人直接的挑战——对于人里面的罪。牧师设想说,如果发工资时从先来的到最后来的依次去给,结果将会是每个人都很开心,没有纷争,每个人都得了他该得的。但家主是反过来给的,就激发了人里面贪婪的罪性,也许是人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耶稣指出来了,为了让人看到且要医治。正如旧约中神对该隐说,罪伏在门前时要去制服它。

最后这个比喻也要让我们学会感恩。“你们认为谁最应该感恩”牧师问。会众一致回答“那最后来的人”。牧师指出“所有人都应该感恩,但更应该感恩的是那个先被招的人”。第一个被招上,工作有着落,经济有保障,做着圣工,岂不是更加值得感恩的。后面被选招的是因为怜悯,是没有人招他们做工的,他们进来是上帝的恩典,也应该感恩。这里牧师提醒信徒,如果我们以工时长短,工价多少来衡量恩典,以此回应感恩的多少?证明我们还是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在后的将要在前是对前人的警醒,也是对后人的勉励。

为此,笔者也想到近期看到时长4分39秒的短片,讲述有关时间的价值。核心内容是时间是免费的,但也是无价的,如何正确使用你的时间,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视频。按照圣经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这样的时长,视频作者统计,除去10.5年的工作,6年的家务,9年的社交媒体,2.5年的购物,1.5年的照顾孩子,1.3年通勤,4年的吃吃喝喝,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9年的时间。

上帝很公平给了每个人每天24小时。时间是免费的,每天我们支取多少,使用多少,一天结束就都结束了,但第二天还会如时而至。如何在这样有限易逝的时间里,让其更有价值和意义,莫过于被主使用。就是带着主基督的心去珍惜过好每一天,所做的工作,所爱的家人,所接触的同事,所担负的责任,带着为主献上的心,且行的合乎主意,合乎中道,相信必定会被祂纪念。而如葡萄园做工中那个先被选召的人,如果能带着感恩的心去使役,相信会被祂更大使用。

注:作者系广东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