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上帝的属性——谦卑

一般来说,“谦卑”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人在上帝面前应有的态度,然而《诗篇》一百一十三篇五节至六节说,“谁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呢?他坐在至高之处,自己谦卑,观看天上地下的事。”在这里,诗人认为耶和华虽然高高在上,却亦是谦卑的上帝。这个词在本节的原文中,其意思是“变为卑贱,变低”。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让上帝变低,是上帝自己将自己变低了。上帝选择放低自己,以便让人可以认识他,与他建立关系,和他相交。在基督教系统神学这门课程中,我们都知道《圣经》的语言本就是一种俯就性的语言。上帝选择用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并为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启示他自己的奥妙,这本就是一种谦卑的举动。上帝虽然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但他从来没有用威胁的口吻或语词去胁迫受造之物听从他的命令,却经常用劝勉的方式使他们晓得他的心意。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具有无比的威严与荣耀,他若不放低自己的身段,不主动选择与人和好,人就不可能悔改转离罪恶,转向上帝,就不可能主动与上帝和好或与上帝建立关系。

一、上帝的俯就

在旧约的经卷中,上帝的俯就显而易见。上帝虽为万王之王,他亦与人说话,就像朋友一样。上帝曾与该隐说话,提醒他要留意自己的行为;曾与亚伯拉罕、摩西等圣贤说话,就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曾透过众先知与他的百姓以色列民说话,提醒他们、劝诫他们、责备他们、安慰他们。为了使人确切认识他自己的旨意,上帝曾用不同的方式向人启示自己,他曾借着神迹奇事,异梦异象以及各样的比喻、例子劝诫他的百姓,为要使他们离开恶道,转向正路。可以说,上帝的俯就不仅体现在他放低身段,主动与人和解,更是体现在他对罪人的忍耐,不厌其烦地警戒、劝勉、安慰并鼓励他们,让他们能明明地看到何为上帝所喜悦的善事,何为上帝所憎恶的恶事。

“谦卑”就是俯就,就是放低自己。上帝虽然至圣至荣,至公至义,但他从来不认为人应当先主动解决自己的罪恶问题并主动与他和好,他才会对其表示原谅与接纳。如果上帝真这么想的话,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得救了。因为那些向上帝悔改的人,都是因为先蒙了上帝的怜悯,因为上帝先主动拣选他们,赐恩典给他们,使他们能接受圣灵的光照并生发悔改的心,否则没有人会主动打开心门,接受救恩。上帝的谦卑与人的傲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人对待犯错的同类基本上都是先要求对方忏悔,如果对方有真实的悔意,我们才会考虑原谅他。人不肯无条件地饶恕,不肯主动与犯错的同类和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不下自己”,人不能容忍被羞辱,尽管他并非圣人,并非毫无过犯。相较之下,上帝虽然圣洁无瑕疵,却甘愿俯就那些顶撞他的罪人,他的谦卑毋庸置疑。 

二、基督的降卑

上帝谦卑的另一个明证便是基督的降卑以及上帝在基督里的降卑。这位至圣至荣的三一上帝之第二位格毅然决然地接受圣父的差遣,甘愿在马利亚的子宫内受孕成为一个胚胎,一个婴孩,以血肉之躯来到世界,住在罪人中间。这是何等降卑,何等放低自己的身段!基督的降卑不仅是主动放低自己的身段,更是彻底放弃这个世界的荣耀。圣子既然接受圣父的差遣,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了人的样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位荣耀的圣子上帝甘愿让自己成为奴隶,受人的羞辱。这样的谦卑是人间未曾有的,更是世人不能理解的。世人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为他们将真实的谦卑理解成懦弱,将神性所发的光辉视为奴性的无能。

但正如真正的富豪无须用豪车别墅来证明自己的富有,真正的学富五车之人亦可以选择过大智若愚的生活,为何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必须降生在显赫的家族或帝皇之家才能证明他的身份呢?我们的主岂不也照样可以借着贫穷、卑微的身份来彰显上帝的荣耀吗?要不然“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如何理解呢?事实上,基督的降卑不仅仅是由于上帝谦卑的本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上帝要借着基督的道成肉身废除人的傲慢及傲慢的荣耀。因为上帝的谦卑也使得他憎恶一切人世间傲慢的荣耀,这些属世的虚荣迷惑了人的心眼,使他们看不见上帝真实的荣耀,让他们以为上帝的荣耀就是他们所想象的世俗的虚荣。上帝借着耶稣基督降卑自己,好让那些灵里贫穷的人能从耶稣的身上看见上帝的伟大,让那饥渴慕义之人的心灵得以饱足。

从上帝的俯就与基督的降卑,我们看到真正的谦卑不仅是放低自己,更是指不以世俗的虚荣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一个心存谦卑的人必须辨别何为上帝的真荣,何为世俗的虚荣,将二者分别出来,并且不以后者去定义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当自己变得富有、有权有势的时候,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本相及上帝的怜悯,就不会以此炫耀自己;而当自己变得穷困潦倒、卑微不堪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上帝的恩典,因而能从自卑及他人的蔑视中走出来,凭着信心过有盼望的生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