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人而神的耶稣”再回到“神而人的基督”

在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西欧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历史的耶稣的追寻,尤其在十九世纪后期,逐渐演成了有关对“耶稣生平”的追寻的运动。这场运动虽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却也深刻影响了基督论的范式转变,使得“神而人的基督”成了“人而神的耶稣”。这是现代版的基督神人二性论,与古公教会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古公教会的焦点是在神人二性如何集于一个位格,而现代版的基督论,其旨趣则在神人二性的互动——如何从人性达致神性?因为现代版基督论的哲学背景乃是“去哲学的形而上化”,故此,“上帝”这位终极实在者已经不能被人从形而上的角度去了解,而只能从宗教情感或宗教经验的角度去认识。这就定规了现代版之基督论的进路必然是“下学而上达”。从这个角度来看,耶稣的神性并不是体现在全权全能全在等超玄属性,而是在他对上帝的宗教意识。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乃是以他那独特的宗教意识而言的。 

当这种“人而神”的基督论出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时,作为完人的耶稣又是在何种意义上被称为上帝之子呢?赵紫宸所给出的答案是,在耶稣人性的道德崇高性以及他深邃的宗教意识之共同层面上表现出耶稣的神性。对于赵氏而言,耶稣的人性乃等同于他的神性,因为他相信神人二性是深度融合、不能分开而论的。其实,赵氏的观点跟亚历山大学派有关耶稣的人性乃被神性吸收的看法正好相反,赵氏倾向认为耶稣的神性乃被其人性所吸收。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位“人而神”的耶稣又有何独特性呢?如果说,耶稣的独特性乃在他那深邃的宗教意识与高超的道德人格,那么即便能宣称他是“前无古人”,又如何保证也将是“后无来者”?因为仅就这两样要素,并非为耶稣独占。如果耶稣所有的不是他所独有,那么为何别人就不能“够到”甚至“超越”耶稣的成就呢?事实上,赵氏并非不晓得其中的症结,故此,在他后期的思想中明显加强了耶稣的超越性,承认他是先存的、超越时空的真道,但与此同时,他仍坚持“道”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已经倾空了他的超绝属性,取而代之的则是“圣善”与“慈爱”。这就为耶稣的独特性寻找到了可靠的形而上学的依据。不过,既然成身后的耶稣在实质上仍然只有宗教经验与伦理道德方面的超越性,那么与之前的基督论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赵氏为何坚持基督在成身的同时倾空了他的超绝属性呢?原来,在赵氏看来,“全能、全知、全在”等超绝属性与人性受时空限制的特性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承认耶稣具有这些超绝的属性,就等于否定了其人格是需要自建的。但常人的人格是需要自建的。这样一来,耶稣的人格就有异于常人,也就无法为常人所能效法的了。如果耶稣不是道德人格的榜样,就不能成为常人的道德标竿,基督教信仰对于常人也就失去了促进道德生活的意义了。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首先不妨对“上帝的全能”有一些疏解。从圣经的教导来看,“全能”一字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供应方面的全能”,使他能保守并作成一切他想要成就的工。就如,上帝在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中提到他是全能的那样。即是说,上帝是全能的,他能使仿佛已死的两位老人生出后裔来,像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新约中谈到财主能不能进上帝的国这个问题时,耶稣也说,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即,靠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让一个财主撇下一切跟随主的,但倘若上帝动工,就没有难成的事。旧约的先知也说,他能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他能成就在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故此,我们传统上将“全能”理解成为“无所不能”是需要加以定义的。比如,在新旧约圣经,“上帝的全能”从来就不是指“他能作违背他本性的事”,也不是指“他能作违背逻辑的事”。而是指当他根据他自己良善的意愿做工时,没有什么是他不能成就的。这种全能也同时包括了上帝能限制他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无所不能”必然函括了“有所不为”。我们可以说,有所不能的人是不可能无所不能的,但无所不能的上帝必定能“有所不为”。既然上帝无所不能,即便耶稣是百分之百的上帝,其神性不仅能因人性而自我限制,亦能使这人性承受神性的荣耀。正如福音书所载,耶稣既完全活出了一个无罪之人的所有人性,又有神性在人性中的大能彰显。可以说,耶稣所活出来的既有圣洁的人性又有尊贵的神性,只是有时较侧重人性,有时较侧重神性而已。他所活出的神人二性完全乃在其神圣位格的支配之下。归根结底,耶稣的神性乃保守、护卫了他的人性,且使其人性能以承载神性的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性”拯救并提升了“人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