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预备自己
提到“临终关怀”或“好好道别”这样的话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些高寿的老年人,或危重病人,很少跟自己本身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还算年轻,充满活力,正是好好服侍众人的大好年纪。即使近些年,常有名人英年早逝,或年轻人死于各种意外的噩耗传来。乍听时,我们往往会震惊、惋惜和难过那么几天,不过随着日常的忙碌袭来,那些令人不悦的消息,很快就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烟消云散一般。究其原因,忙乱,无暇多想、深思,非亲非故等等,仅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方面也许还是因为,在下意识里,觉得死亡离我们这些还不算老迈的人,实在是仍有段距离,甚至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或许经常会想:“我好好的,想那些晦气事情干啥?”
但也不尽然。刚刚就看到一个媒体,抛出了以下这样的话题:葬礼是人生最后的告别仪式,如果可以自己罗列出席的朋友,名单上的一定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人。请问,最后你会邀请哪位朋友参加你的葬礼?“话题一经抛出,很快就收到几万的点击量,以及上百个网友的留言,其中不乏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这足以说明,“好好预备自己”这个话题,并不是只有老人或危重病人才关心的,人们开始广泛关注起来。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曾经看到隔壁人家的堂屋里,停放着一口棺材(那时候还允许土葬)。那是有条件的人家,早早为自己或家人,预备的一口令人满意的寿材。以防有人临终或意外死亡时,因为没有预备棺材而慌乱。据说隔壁家那位寿材的主人,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匠,别人的木工活儿他瞧不上,就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口上好的“黑漆松木棺”。因为好奇,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会跑去偷望一番。常常会看见那寿材的主人,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坐在堂屋里抽着旱烟袋,不知道他整天对着那口在我看来阴森森的棺材在想什么?不过,从他严肃而平静的脸色上,流露出的是一份安详。
最近在读日野原重明写的《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单从推荐序中就与之产生很多共鸣,“在读这本小书时,我的双眼常常湿润,因为作者和采访者所谈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是我们这辈子一定会关心的话题。就算你鲜衣怒马的时候会忽略这些问题,但迟早,这些问题会想起你。”
这位被誉为“国宝级的医生”说,“我从来不是以长寿为目标活到现在的。”他认为,人在儿童时代,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长大成人以后,才会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时间。他呼吁“将生命赋予的时间,尽可能地用于扶助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产生意义感和价值感,从而体验到生命的流淌。一个人活得越久,他所创造的社会意义可能就会越大。 正是基于对生命的这种理解,他想要活得更长久,“竭尽所能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了这个目标,他一直在预备自己。青壮年的时候,努力工作之余,他学习各种技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正是有了这种总是预备自己的理念,即使是到了100岁高寿时,他依然有动力开始学写俳句;101岁时,克服恐高症,第一次坐直升飞机;102岁,出版了第一本童话绘本;103岁,第一次挑战骑马;104岁,与人合作举办巡回音乐会;105岁,还经常做演讲、写专栏、接受媒体采访……
基于此,我也不断勉励自己:要像那五个聪明的童女一样,在这条充满恩典之光的灵程路上,好好预备自己,直到祂再来的那日。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云南一名神学生。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恩典之路·与主同行——广州基督教赤坭堂举行立会110周年暨 复堂44周年感恩赞美会
- 承继使命·传扬福音——广州基督教东山堂举行建堂 115 周年暨复堂 45 周年感恩培灵会
- 广州教会接待无锡国际礼拜堂来访团 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 广州基督教会昭事学院第三期宗教法规暨 全面从严治教专题培训班在慈恩堂举办
- 湖北咸宁市基督教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 浙江龙港市基督教两会光盐爱心服务部到龙港二中开展“爱心助学 点燃希望”活动
- 走向社区 共建和谐家园 ——湖北省基督教界开展“基督教公益慈善主题日”活动
- 《少年之殇》连载四十一:阳光下的泡沫
- 商丘市基督教两会开展体验殷商文化之旅暨与天主教界交流活动
-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农村教会事工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在济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