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亚伯拉罕的故事(二)

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

引言

亚伯拉罕虽为“信心之父”,其信心仍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衍生出来的。这些情境使得亚伯拉罕处于两难之间,面对上帝的话语与现实的环境,亚伯拉罕需要作出选择。要么顺从上帝的话语而冒险,要么按照看得见的环境而行。

“信心”与“眼见”往往是成反比例的,人一旦选择“凭信心”,就不能“凭眼见”,而他一旦选择“凭眼见”,也就难以“凭信心”了。环境越顺利、越舒适,人所需要的信心也就越少。一旦环境变得恶劣,生活难以维持下去的时候,我们才会被逼到上帝的面前,才会看到唯一的出路就是“专心投靠耶和华”。

我们是如此,亚伯拉罕也是如此。亚伯拉罕也像我们一样,在信心的旅程中经历过软弱与失败。但上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他。因为上帝并未要求我们一步登天,而是给我们成长的时间与空间。这就意味着上帝也会在某些事情上容许我们有失败。

一、在法老的责备与上帝的保守中回转

面对上帝的话语与南地的饥荒,亚伯拉罕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先下到埃及去暂住一段时间,等到饥荒过去,再回来。亚伯拉罕之所以这么打算,是因为他知道上帝的心意乃是让他住在迦南地,所以他不能因为当地的饥荒而去别的地方定居,他只能在那些地方“暂居”,以后必须回来。

这是他给自己划出的界限。问题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并未看见上帝的指示,也未能想到自己能否信守诺言。他所想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甚至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而不惜牺牲相濡以沫的妻子。

亚伯拉罕这样做也是相当冒险的,并且这一次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冒险,因为没有上帝的指示,他就冒然离开应许之地,而只身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倘若没有上帝的保守,任何的意外皆有可能发生。奇怪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亚伯拉罕反而失去了依靠神的心,不仅如此,他甚至还企图以谎言来维护自己。人软弱起来的时候,真的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就这样,他离开了南地,来到了埃及。埃及人的反应也似乎正应验了他当初的担忧,可以说直到他的妻子被带到法老王宫的时候,亚伯拉罕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直到法老的一番话让他“当头棒喝”,使他“清醒过来”。

法老质问亚伯拉罕,为什么不将实情告诉于他,以至让他差一点陷在罪恶之中?倘若亚伯拉罕将实情告诉了法老,法老还是想要霸占撒拉的话,法老就是明知故犯,责任完全在法老一边。但若因为亚伯拉罕隐瞒实情,使得法老玷污撒拉的话,那么这个结果就完全是亚伯拉罕一手造成的了。

现在撒拉仍安然无恙,完全是出于上帝的保守,而不是由于亚伯拉罕的计谋起到了什么果效。箴言书的作者提醒我们,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依靠自己的聪明,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依靠他,他就必成全。

离了主,我们不能做什么。当我们依靠自己的聪明,甚至为达目的而不折手段的时候,只会带来羞辱。当然,上帝的怜悯也能转化这些羞辱,使我们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软弱中重新起来。

在法老的责备中,亚伯拉罕既看到了自己的亏欠,对妻子的亏欠,也是对法老及埃及人的亏欠,同时他也看到了上帝的怜悯,因为上帝及时阻止了法老,没有让撒拉受到伤害,也没有让他受到伤害,更没有让上帝在他身上的计划落空。

二、在危机中回转

上帝借着法老的话光照了亚伯拉罕,他就开始回转,重新回到南地,又从南地北上,回到了伯特利与艾的中间,那是他从前支搭帐篷及筑坛祈祷的地方,现今他回到此地又开始向耶和华祈祷,将已经失落的信心又重拾了起来。

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性质与他在埃及的遭遇截然不同,因为这件事情是有关他和侄儿罗得的事情,是他们的内部矛盾。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对于这一次的内部矛盾,亚伯拉罕处理得十分妥当。这一次亚伯拉罕所想到的不仅仅是“平安”,更是“情谊”及“见证”。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自私与软弱,却是满有属天的样式。

当亚伯拉罕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因为财物而相争的时候,亚伯拉罕主动找罗得和解。亚伯拉罕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看重与罗得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作为有共同信仰之人在外邦人面前的见证。

为了达成和解,亚伯拉罕主动让步,让罗得先行选择,并表示绝不会和他抢地盘。本来,这些地方都是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现在亚伯拉罕甘愿将上帝馈赠给他的土地出让一部分给罗得。这不是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而是出于对上帝的信心及对侄儿的爱心。

因为照着亚伯拉罕的实力,罗得还不是他的对手。故此,亚伯拉罕这样做不存在委曲求全一说。他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荣神益人。经过上一次的失败,亚伯拉罕体会到上帝的恩典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他,故此他也没有必要为了暂时的好处在那里争什么。反正,上帝会赐福于他,他没有必要担心自己与家人的生活问题。

出于对侄儿的爱,亚伯拉罕情愿自己吃亏,情愿将好处留给对方。总之,此时的亚伯拉罕无论在对上帝的信心还是在对人的爱心方面,都出现了美好的转变,可以说他的生命在经历了一次低谷后又开始不断地往上攀升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