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会须开展初信栽培事工

不知大家是否遇到过“十万个为什么”的信徒。聚会结束后,和一位信徒交流,他问我:什么是祷告、怎么读经,圣餐是什么,福音是什么?

这是一位初信的肢体,虽然参加了几次聚会,但很多他很难听懂。可以看出他非常的热心追求,只是无从解答。有几位跟他状况相似的肢体,他们都是带着许多为什么来问牧者,有的需要祷告,有的需要帮助,有的渴望认知信仰的内容。这些初信者,就像刚栽的禾苗,需要及时浇灌,抚育长大。

我们需要注重初信栽培这方面事工。

对此,笔者思考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初信栽培的事工

教会里,有各样不同的人群,每个人信仰的时间、经历、程度不尽相同,给小学生上大学的课,显然如同天书。有大多初信者,对于教义的认知并未熟悉掌握,对信仰的内容并不清楚,如何将信仰融入生活,这位神跟我有什么关系,等等许多疑问,都需要切实解答。对此,教会需要因材施教。

对信仰认知熟悉的人祷告时出神入化,感同身受。而对于初信的人来说,他们还明白什么是祷告、重生、得救、信心等。

有些地方是强硬化牧养,对于初信的人,“看我们怎样做你就怎样学”,有些则是忽略了这项事工,而有些地方则不知该如何开展这项事工。

有许多初信的人,去了几次,由于听不懂,缺乏关怀,觉得信仰无用,出于各样理由就流失了,十分可惜。因此,我们要注重初信的事工。

二、成立初信栽培小组

每位初信者带着不同的问题,各样的背景来到教会,有的是自己来,有的是被人带进来,他们来教会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处于苦难、疾病、绝望中,有的则是家人遗传。

这些问题一并交给牧者,可能并不现实,牧者忙不过来,或牧者流动性大,初信者不能跟随牧者来回跑。因此,初信者来到教会,需要找到相对应的团契,能够适应团契生活。

有许多初信者,到教会无从适应,无人问津,来过几次觉得陌生,就默默离开了。有些地方每次聚会结束都要关注初信者,第一次到访者,登记,询问,保持联络,使许多初信者得着相应关注,便能很快融入。

设立关怀初信者的团契,肢体相连,让每位初信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关怀和牧养,最起码先留下来,再成长。有专人带领牧养初信者,不定期的关怀,了解其信仰状况,陪伴其成长。

三、建立分层牧养的体制

每位信众都有不同的背景,年龄,信仰程度,因此,教会需要有分层牧养的观念和体制,让老年人、姊妹、弟兄、夫妻、学者、病患者、初信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但是在建立这些团体的同时要注意,不是为了分裂教会,同连于基督,互为肢体。

若是只有礼拜天,牧者一篇信息,一网撒下去的教导,可能很难满足各种群体的需要。

教会需要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导体制,有初信栽培的,有教义研讨的,有神学建造的,有属灵追求的,有教牧生活的,以供各种不同需要的信徒能够全面掌握,更准确的装备所需、建立有系统的信仰架构。

保罗第一次布道结束,沿路返回他所建立的教会:以哥念、路司得,设立长老,坚固信心,劝勉众人,一起祷告,(徒14:20-26),他不仅是回访这些初建立的教会,也是对初信栽培的浇灌,使他们能够存活并成长。

可能有人花了很大代价,把人带到教会,但缺乏及时跟进牧养,导致流失,这很可惜,我们今天不仅要把人带到信仰中,还要保障能留下,并帮助初信者,茁壮成长。

盼望各位肢体,采用有效的方式牧养关注初信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