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明清时期基督徒故事——近代中国机械工程学先驱王徵小传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清楚,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入侵与科技落后有很大关系。可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明末就有一位中国科学家,积极引入西方力学与机械知识,让中国的科技水平跟上世界的步伐。

这个人名叫王徵,他生于1571年,是陕西咸阳泾阳县人。其父是位私塾先生,但却喜欢数学与机械,这对王徵产生了巨大影响。1616年,王徵前往北京参加科考,但却未能如愿。此时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在北京活动。王徵久闻他们掌握了不少科技知识,就去拜访他。

在一番学习交流中,王徵不但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阅读了庞迪我所刊行的《七克》一书。

该书主要讲述如何战胜七宗罪(骄傲、嫉妒、悭吝、忿怒、饕餮、迷色、懈惰),这对有着儒家文化底色的王徵来说颇具吸引力。通过阅读此书,他认识了上主的大能,因而受洗入教,取教名“斐理伯”。

成为天主教徒的王徵,有了更多与耶稣会士交流的机会。当时邓玉函(当时与伽利略齐名的科学)、汤若望等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带来了不少有关西方先进科技的好书,这极大拓展了王徵的视野。

1623年,王徵在广平为官时,读到了耶稣会士艾儒略与杨廷筠合译的《职方外纪》。他发现此书中提到了西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称“书中一二奇器”“绝非此中见闻所及。”于是他决定多学习西方机械知识,并将其介绍到中国,以促进祖国科技的进步。

1627年,由邓玉函口述,王徵翻译、绘图的《远西奇器图说》一书出版。此书详细介绍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对我国古代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做出了理论上的论证。

而书中介绍的曲柄连杆、链轮、行轮、齿轮系、蜗轮蜗杆、棘轮、飞轮等东西以及人力、畜力、风力、重力的应用,对于国人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因而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机械工程学、物理学的著作。

此外,王徵还翻译、撰写了不少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的好书,如《学庸义解》《两理略》《辩道说》《历代发蒙》《百字解》《兵约》《西儒书》《圣经直解》《西书释译》《新制诸器图说》等等。因此王徵在当时中国科技界与徐光启齐名,有“南徐北王”的美誉。

值得一提的是,王徵曾与耶稣会士金尼阁合作,完成《西儒耳目资》一书。此为中国最早的罗马字注音的语言类书籍。我们现在学习的汉语拼音,其源头就在王徵的这本著作。

王徵一生虔诚信奉基督,不过其身上仍有浓郁的儒家底色。1643年底,李自成攻破西安。他爱惜王徵的才华,希望他能出来做官。可王徵秉持忠君的理念,坚持不出。

1644年,为了持守名节,王徵绝食七日而死。尽管此举从天主教伦理看有违教义,以现代标准看又显得迂腐,不过这也反映了基督信仰刚入华时,不少知识分子信徒中深刻的儒家印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