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内心的干渴与满足

引言

干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过,在圣经中,身体的干渴及干渴的土地往往被用来比作生命的干渴。人在干渴的时候如何需要干净的水源,他的心灵也同样需要属灵的滋润。我们会在口渴的时候想到饮水,在心灵干渴的时候也会想要用各式各样的物质、活动或娱乐来满足自己。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心灵。因为它们更像毒品,使我们对它们产生依赖的同时,却使我们的意志更加颓废。接下来,让我们从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中了解罪人的干渴与满足。

一、打水与求水

当耶稣来到撒玛利亚雅各井边休息的时候,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当时正是烈日当头的时候,而这个妇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打水,且是独自一人出来打水,着实有些不同寻常。这暗示着这个妇人可能存在着特殊的隐情。耶稣看见他就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这句话让妇人感到十分诧异。妇人认得向她要水喝的是一个犹太人,但她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犹太人怎么会向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要水喝呢?正当她疑惑的时候。耶稣又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这句话更让她觉得奇怪。虽然耶稣的举动与言语让妇人感到困惑,但这个妇人并没有在这些问题中钻牛角尖,因为她被耶稣所说的吸引了。她正为打水这事犯愁呢,耶稣所说的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故此,她十分好奇,想要如何才能得到耶稣所说的活水。这个妇人之所以渴望得到活水,一方面是因为正常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不想每天与那些成群结队打水的人群在一起。然而,耶稣所说的并不是物质的水,而妇人所需要的也不止是物质的水。

妇人需要物质的水,但她更需要心灵的活水。她向耶稣所求的虽然只是物质的水,但耶稣却要给她心灵的活水。因为耶稣比妇人更了解她的需要。怪异的行为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如果不是耶稣进入到妇人的生命,她的生命便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多少时候,我们也像那个妇人一样,或在穿梭的人群中,或独自一人在努力地打水。然而,我们并不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我们只想借着打水来解决自己的生活所需,却仍被许多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试图用打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

二、求水与赐水

耶稣也有人性的需求,他也会有疲累与干渴的时候,但耶稣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更是为了借题发挥,想要透过这个话题向这位丧失的妇人传讲上帝的福音。耶稣真正的用意是想要将生命的活水赐给眼前这个独自打水的妇人。因为耶稣看到了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因为耶稣有生命的活水,能从根源上解决妇人的问题。

耶稣所赐的水当然不是物质的水,而是灌溉心灵的活水。故此,“水”只是一个比喻,耶稣用“水”比喻“那能滋润人心灵的东西”,于是,耶稣所说的“活水”其实就是“神的恩典”。神的恩典是罪人生命的解药,唯有神的恩典能释放我们被罪恶所捆锁的灵魂,让我们能经验到真正的平安、喜乐及在基督里的盼望。我们也可以将耶稣所说的活水理解成“圣灵”,因为耶稣说,这水要在人的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三、除罪与归回

妇人急切想要得到这神奇的活水,而耶稣却将话题一转,转到她的私生活上面去了。耶稣可以将活水赐给她,但前提条件是,妇人必须将她的丈夫带到耶稣这里来。妇人听了这话感到十分尴尬。她回答耶稣,自己没有丈夫。而耶稣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已经有五个丈夫,现在所有的并不是她的丈夫。妇人不想面对自己的过去,但她所说的也是实话。她虽然已经有五个丈夫,但这五个人只在肉体上与她发生过关系,却不是她真正的依靠。耶稣为什么要提这件事呢?因为耶稣要帮助这个妇人得到生命的活水,而得活水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悔罪与离罪。一个继续生活在罪中的人无法与上帝建立并维系合宜的关系。虽然我们不是靠自己的行为得救,但得救的人总需要直面自己的罪恶,需要与罪恶的权势一刀两断。事实上,这个阻碍妇人得救的罪恶就是“拜偶像的罪”。一方面,妇人犯的是肉体上的淫乱罪,另一方面,她有五个丈夫的事实表明他已经将这种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以及性伴侣当作了偶像,渴望从这种罪恶及虚妄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尽管妇人不愿意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并将话题转移到公共敬拜的层面,但妇人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耶稣看来并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神学问题,而是关乎每个人能否活出得胜生活的问题。敬拜跟人生是息息相关的。肉身上的罪恶也往往是灵性上的罪恶。妇人的问题表明来看只是男女关系上的混乱,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她的信仰生活是一种虚有其表的生活。撒玛利亚人只执着于敬拜的地点,却不知道信仰的核心要素乃是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神是灵,在哪里敬拜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敬拜的人是否在用“真理”,并依靠圣灵以及以至诚的态度敬拜。但要做到以上这几点,关键还在于信靠那位将一切的事告诉他们的弥赛亚。因为唯有这位弥赛亚才是上帝的启示者与救恩的施行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