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好书推荐:《耶稣会在东方的教育活动研究》

图片来源 网络
图片来源 网络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搭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谱写了一段段美丽的佳话。

来华的耶稣会士信仰虔诚,为了福音事业奉献终生。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饱学之士,不但精通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也是如数家珍。我们在感慨耶稣会士博学的同时,是否探究过他们掌握那么多学问的秘密呢?

人都会有上主而来的天赋,但是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学者,而是跟他们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耶稣会是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建立的,强调精英传教的重要性。为了与世界各地的学者打交道,格外重视教育事业。耶稣会所办的学校,不少都是当时欧洲顶尖的,正是重视教育的理念,才培养了如此多优秀的耶稣会士。

其实耶稣会把福音传到哪,在哪就会建立教育机构。早在入华前,耶稣会就在印度果阿建立了教育机构,很多传教士都曾在此深造过。当他们来到远东时,为了在中国和日本宣教,就在澳门设立著名学府——圣保禄学院。

圣保禄学院建筑群从1594年开始兴建,直到1637才竣工。曾在圣保禄学院攻读毕业而入华传敎的耶稣会士约200多人,在这些毕业生中,几乎攘括了来华著名的传教士。像利玛窦(公学时期)、汤若望、南怀仁、卫匡国、郎世宁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此外,大明宰相徐光启、著名画家神父吴渔山都曾在此学习过,可见其培养人才之多。

正是耶稣会对于教育的重视,才有了一大批杰出的来华传教士。他们不但把西方科学带入中华,也把中国传统的典籍翻译到西方,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从中也能看出,耶稣会教育机构的教学水平之高了。

《耶稣会在东方的教育活动研究》一书,就是一本深入论述耶稣会在远东地区的教育机构及其学术活动的好书。审视耶稣会教育机构培养解决异教地偶像崇拜问题的传教人才的实际效果,从中考察中国礼仪之争发生的契机,阐发耶稣会教育在推行范礼安适应政策中的重要意义。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1、耶稣会在欧洲的教育机构及其特征;2、耶稣会所办之神学校在东方,尤其是日本和中国澳门地区的变迁,其与欧洲耶稣会神学校教育机构的异同;3、耶稣会施行教育时编著的西学文本的形成过程;最后,围绕耶稣会教育机构的课程开设情况,审视耶稣会教育机构培养解决异教地偶像崇拜问题的传教人才的实际效果,从中考察中国礼仪之争发生的契机,阐发耶稣会教育在推行范礼安适应政策中的重要意义。

《耶稣会在东方的教育活动研究》是一本了解耶稣会教育活动的好书,我们能借此一窥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成功的秘诀,并看到中西两大文明碰撞、交融的历程。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