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
无论是基督教界还是学术界都一致认为,基督宗教最早入华是在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传入。
阿罗本很快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热情接待,准许其在华传播,基督的福音因此得以在发展,甚至出现了“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
可由于景教大多在西域胡人中传播,在汉人中影响不大。因此汉文史籍对其的记载非常稀少。但我们可以借助“二重证据法”,通过考古发现,来了解景教在唐发展的情况以及当时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比如我们通过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病者疗而起之。”一语,就能知晓当时的景教教士就在华从事医疗事工,这与近代欧美传教士的工作如出一辙。而《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这部赞美诗的发现,也让我们窥见当年景教徒在华赞美上主的荣美。
其实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出土的景教文献、碑刻日益增多,满足了人们了解景教的需要。比如《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李素墓志》、《米继芬墓志》等等都是这几十年挖崛出来的景教文献。这极大丰富了景教研究的资料,荣新江、翁绍军、林悟殊、王兰平、聂志军等等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在朱谦之、陈垣等学者的基础上,将其提高到新的阶段。
不过在景教研究中,几乎都是社会学者的努力,而中国基督教界对此却有些滞后。景教研究不能缺少基督教界的视角,因为任何领域的研究如果没有“本家人”的参与,都是不完全的。而且教界的学者往往具备一大优势,那就是对神学的理解。这对于深入了解唐代景教徒的思想,是颇有益处的。
由徐晓鸿牧师所写的《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一书,就是中国基督教界在景教研究上的一部力作。作者在中国教会牧会多年,对于教会的历史、现状有很深的理解、感悟。而他在撰写这部书籍时,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秉持“应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的理念,为教内外读者,提供了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佳作,为中国景教研究锦上添花。
而且作者作为教会人士,在社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神学角度对景教文献进行了诠释,为人们深入了解唐代景教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可谓是景教研究成一家之言之作。
现在很多人对古汉语了解有限,难以深入读懂晦涩的古代文献,而景教文献都有深奥的神学理念,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问津。但徐牧师所著的《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一书,对艰涩的经文做了注释与白话文的翻译(有些注释、翻译是首次问世),极大消除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障碍,让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窥见唐代景教徒的信仰生活。
《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不仅为景教研究者提供参考,也是了解中国教会史的重要书籍,同时适合所有对景教有兴趣的读者阅览。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