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会“众生相”(一):嫉恶但无爱的以弗所教会

爱心
爱心

“众生相”的意思是是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教会的众生相除了指教会各种的表现和面貌,也指特点和性质。《启示录》中约翰记录的七封信与使徒书信的形式相似,包括问候、自我介绍、表扬成绩、优点,批评缺点,激励,应许和祝福等七部分。

约翰的信与使徒书信不相同的特点是采用归类法,用一间教会代表信仰群体的一个类型。当然七个教会的历史特征与它们所代表的类型没有关联。使徒约翰长期在小亚细亚事工,熟悉各地教会的特征,因此选择她们作为信仰群体的代表。换言之,这七封信是“现在的事”。这表明基督现在正在审判教会。(彼前4:17)

基督现在审判教会,只是“初审”。这是给教会、给属主的人一个提醒和警告:基督一定会施行最后的审判,所以要抓紧现今的机会,立志忠心服事主,讨主喜悦,好在“最后审判”时得赏赐;有亏欠的要赶紧改正、补足,免得“最后审判”时受惩罚,那是极严厉的惩罚。

同时,也让教会有机会操练得更加坚强,可以应付末后日子的患难。所以,我们来识别“教会众生相”,效法好榜样,抵制坏典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弗所:虽嫉恶但无爱(启2:1-7)

以弗所是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号称“亚洲第一大都会”,古代社会的小商品集散地,盛行多神崇拜,主神是由希腊的蜜蜂神演变而来的“大女神亚底米”(徒19:27),耸立的亚底米女神像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遍布全城的神庙供奉各种神魔和人间神灵,充斥着祭司和神妓的淫荡之风。受此影响,以弗所教会中的出现,“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启2:6)。

以弗所的堕落风尚古已有之。公元前6世纪以弗所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疾世愤俗著称,他把人们的生活比作“猪在污泥中取乐”。这个比喻的含义是:“他们想用自己沾染血污的方法来清洗自己的血腥之罪是徒劳的,就好像一个跌进泥坑的人想用污泥来洗净自己一样。”他嘲笑偶像的崇拜:“他们对泥塑的神像祈祷,就仿佛是对着房星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神和英雄实质是什么。”他的一个比喻可被理解为抨击:“一个人如果酒醉了酒,就由一位孩子引领,步履瞒珊,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因为他灵魂有潮湿了。”

赫拉克利特知道“神既不说明,也不掩盖,而是启示象征,”他预言说:“以弗所的每一个成年人最好都要吊死,把他们的城邦留给尚葆天真的孩子去管。”也许,“尚葆天真的孩子”正是600年后保罗建立的显示出扫荡污垢的活力和朝气的以弗所教会。

以弗所教会的优点是“不能容忍恶人”(启2:2),无论假先知,还是“尼哥拉一党人”的迷信放荡,统统在扫荡之列。但教会的缺点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连一般罪人也不容忍,难怪耶稣责备说:“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2:4)。

“最初的爱心”指他们在基督的爱心感召下悔改归主的。耶稣提醒说:“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启2:5),指出他们失去爱心的根源;忘记他们也是罪人,以为进入教会后不需要悔改,自以为义,责人之罪而不知己之罪。这种严重的罪如同耶稣生前批评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法利赛人(路18:9-12)。耶稣最后警告说,如不悔改,就“把你的登台从原处挪去”(启2:5)。

基督徒刚刚信耶稣的时候,刚尝到主恩的滋味,罪得赦免,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何等喜乐满足;于是我们热心爱主,以主为乐;常常祷告,喜欢读圣经,渴望知道主的旨意,知道了就去实行;很热心参加聚会;很想与弟兄姐妹交通分享;也努力传福音,很想带领家人、亲戚、同事、同学、朋友都信耶稣;很愿意服事主;很甘心多奉献等等。主耶稣非常看重我们这“起初的爱心”。

可惜,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因素冲淡了这“起初的爱心”,爱主之心渐渐冷淡,以至完全离弃了。如此这般,勤劳可能成为工作习惯,或成为保持名誉、沽名钓誉的途径。这样的劳碌有什么用?这样的忍耐有什么意义?这样能辨别出假使徒来,又有什么用?爱胜过一切(林前13:1—3),嫉恶如仇是永远不够的。

(注:本文作者为福建教会一牧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