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衰落的农村教会让传道人感受到的六大心痛(上)

农村教会
农村教会

中国的城市化方兴未艾,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原本兴旺的农村教会渐渐萎缩,陷入了发展困境。然而,农村教会衰落面貌背后的因素却是复杂的,甚至让人感到纠结的,几位在农村教会服侍的传道人就谈到了他们的心声。当然,他们也从个人角度谈到了农村教会突破困境的建议。

虽然每个时代有其处境,传播基督福音信息的人各有挑战,但总有人谨守使命,站在了现场。比如这个时代里农村教会的传道人,他们有的原本就是在农村信主,之后走上侍奉道路;有的是从小家里有信仰,之后到城市里读神学,毕业后又回教会;还有的是则是开拓者,将福音带到了新的地方,随之建立教会。

也许有的不知道农村教会的真实状况,只是带着信心和爱主的心就去了,但慢慢地也就知道了;有的是知道现状,很想去做建设性的侍奉,改善农村教会面貌。不管是哪一种,他们中的一些人都真实地扎根在农村教会,了解那里的人事,参与过那里的事工,同时,也思考着它们可能变革的方向,软弱又坚强着,无奈无力却也坚持奉献着。在造成农村教会衰落局面的种种因素中,笔者听到了一些来自基层传道人们真实的心声。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教会中青年人急剧减少

基督教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大批中年男性和年轻男女涌入城市,造成了教会从管理层、同工到信徒,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不仅发展缓慢,还日渐萎缩,陷入僵硬的局面。

笔者联系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云南、广西和福建等地的17个农村教会,基本上都是这个状况,50岁以上的姊妹占80%以上,有留守老人和儿童,青年人基本上是个位数,大多数人都进城了。

城市化的进程毕竟是客观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其带来的改变触及方方面面,就连城市教会也在转型,牧养变得更加精细化,事工也变得多元,不断适应着城市人口的信仰需求。

河南的G传道讲述了他曾带领过培灵聚会的一个教会的变化,以及在这些变化背后的不变——他和妻子一直以义工身份服侍教会,没有薪资。该教会由Z弟兄建立,他18岁时跟着岳母信主,随后将福音从20公里的临镇带到了G传道的家乡,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发展到几十人,在特殊时期关闭,1979年后重新开始礼拜。当时,教会信徒十分热心,有的信徒天还未亮就出发,走很远的路到教会做礼拜,晚上才到家。

Z弟兄回忆,90年代的时候教会发展最快,直到2000年前后人数最多,有一次圣诞节发出去了一千多份礼物。同时,教会也不断派人出去传福音,至今已建立18个堂点,多的有200人,少的有几十人。“现在县里教会的诗班、工人,好几个都是从我们堂走出去的。”Z弟兄自豪地说。可没过多久,这间教会就衰败了,如今平时只有400人正常聚会,农忙时人更少。

G传道说:“城镇化对乡村教会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应该是普遍乡村教会的主要症结,城镇化趋势、乡村经济衰弱,没有可劳务事业,不得不进城发展,造成乡村教会发展缓慢。在此情况下,乡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越发增加。”他认为,乡村教会需要转型变革,针对固有信徒牧养的同时,拓展其他层面的事工,给予乡村教会新的热力景象,将福音展现给乡村里仍有的人群。

在天风2016年第12期文章《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教会》中,作者建议,城市教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村教会的基础上,因此城市教会要反哺农村教会,可在危房重建、牧养人员配备、传道人生活补贴和信徒生活帮补等方面助力农村教会。

同时,农村教会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比如选择适当的时间定期举办音乐布道会、教会节庆文艺表演,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农村其他未信主之人接触福音,也丰富信徒的精神生活。

此外,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教会要做好探访与关顾的工作;在农忙季节,教会也可以在缺乏人手的地方发挥群体力量;还可组织技术经验交流会,邀请农技员来讲座。很要紧的事情是,农村教会需要一支有学识、重品行的教牧队伍。

二、待遇问题让农村传道人挣扎于服侍和生计之间

说到农村教会的变化,G传道认为,传道人待遇、素质、装备、服侍能力和学识程度等方面都需要更新。他和妻子自神学毕业后在家乡教会服侍近10年,没有一分钱报酬。刚结婚的时候,他们在妻子家乡的教会做工,花着手里剩余的钱,坚持服侍;之后,只能白天牧养探访,清晨或傍晚的时候到街边摆摊,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计。

家乡教会路途不便,很多信徒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才能到教会。G传道也骑车者,在各个村庄探访信徒。由于家乡教会的老一辈都是义工服侍,没有开工资的先例,因此,他和妻子也只能以义工身份服侍教会。他说,当自己看到翻山走路到教会的老信徒,有的腿脚不便、有的衣衫褴褛,多数都是农民百姓,却愿意奉献家里收的土产给教会时,他就想到,这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寡妇的小钱”了。

这对传道人夫妇只好凭着信心,靠着教会里微薄的补助、地里的收成和摆小摊赚钱的方式来度日。他自觉对不起妻儿,想过离开农村去城里打工,可是,家乡的教会需要工人,信徒们需要牧养,上帝的托付不能忘记,他们又坚持了下来。

“看哪,禾场的庄稼,片片成熟,已经发白,谁还在闲站?看哪,牧场的群羊,遍野饥荒,嗷嗷待哺,合乎主用的人在哪里?”他不禁发问。

这样的义工传道人,在云南、安徽、河南和其他一些省份的农村都存在,他们挣扎于服侍和生计之间,内心充满矛盾。

谈到教会传道人的薪酬问题,香港崇基神学院的伍渭文牧师认为,这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教会需要看圣经的教导,并弄清楚教会牧师、传道的身份。《提摩太前书》5章17-18节中写道:“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他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对于奉献收入比较有限的农村教会呢?伍牧师分享,可以学习十一支派的做法来支持。当时十一支派的人也是以农耕为生,但他们用出产来供养利未人。农村教会收入有限,那种菜的可以奉献菜、养猪的可以奉献猪肉,或者卖了出产之后来奉献。“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的理念。”伍牧师说。

三、农村教会保守陈旧 没有发展动力

笔者曾去过甘肃的一个农村教会做礼拜,那里的礼拜堂建于1997年前后,有信徒300多人。因受5.12地震影响,教堂墙体出现裂缝、墙皮脱落,因经济条件而一直未能重建。一位信徒说,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教堂,人很多,可现在有些衰落了,做礼拜的都是中老年人,用当地方言讲道。教会里有一位长老,没有专职传道人,都是教会需要了义工去服侍。

安徽的一位神学生告诉笔者,自己老家的教会由原来的100多人减少到了50人,多数是中老年姊妹,年龄结构为40-80岁左右。他的感受是,多年来,教会没有改变。

“小时候我跟着家人去过教会,长大后信主了再去做礼拜,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可是教会给我的外在印象还是差不多:信徒没什么学问、信仰保守、很纯朴和真诚,我不太能融入。”他说。

其实,很多农村教会都如此,在缺乏人才的情况下,观念不改变,又没有更新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他们基本上只是聚会,开展探访工作,其他事工很难开展,更别说要做到牧养精细化,只能陷在保守和陈旧的状态中无法更新。

M弟兄希望,目前还在农村教会服侍的同工能定期接受所在县教会的培训,更新教会发展理念、提高牧养水平,学会管理教会,这样能持续地牧养农村教会中所剩不多的羊。

对此,江苏淮安教会的C弟兄认为,现在很多资源,比如神学毕业生都转向了城市教会,但是,“所谓的城市化不是单一的农村向城市转移,也应该包括城市资源的可被分享。”因此,他继续分享,如果任由农村教会迅速走向没落,这会让教会失去无法找寻的情感和历史价值。

“中国教会很多是从农村慢慢成长起来的,而农村教会在信息管理方面几乎为零。如今,更多时候农村教会成为了大家寻找历史素材和纯朴信仰的地方,有时代留下的烙印。”

他告诉笔者,如果自己是一个城市教会的领袖,会愿意将城市教会的资源与基层的信徒分享,这不仅是帮助主内肢体,也是操练和提升自己。“在农村教会衰落的同时,我觉得应该引发大家对城市教会复兴的思考。”

请继续阅读 衰落的农村教会让传道人感受到的六大心痛(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