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最后的赞美——记与陈泽民教授的最后一次见面

陈泽民教授
陈泽民教授

惊悉金陵协和神学院陈泽民老院长于上午8:04分息劳主怀归回天家!”2018年6月4日上午11点多,在一个基督徒微信群里获知陈教授离世的消息,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想起我们3月份一起唱赞美诗,恍然就在昨日。

2018年3月26日,我曾在莫愁路堂同工的陪伴下前往陈泽民老牧师家探望,陈教授的儿子陈若平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这是我第三次见陈教授,距离上次见面近有两年时间,心里有些忐忑,联系陈老师时,陈老师说了陈教授的情况,“采访可能不太行了,简单的探访是可以的”。

陈教授今年已是101岁高龄,听陈老师说,陈泽民老院长这两年思维能力已经大不如前,白天经常嗜睡。想起2014年4月,首次随同事前往陈教授家中拜访,当时还向他请教教会和神学的问题,他还侃侃而谈。第二次见面是2015年9月,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陈泽民教授在儿子陈老师的陪同下参加,当时仅是简单的问候交流。

走进书房,陈泽民教授穿戴整齐,端坐在书桌旁,看到我们到来,他微笑点头致意。老人家已经不太说话,莫愁路堂同工拿来“莫愁路堂建堂八十周年庆典”纪念册,上面有2016年请陈泽民教授进行的亲笔题词。李兰成牧师指给陈教授看,他接过纪念册,一页一页的细细翻看。

在李兰成牧师的帮助下,我简单向陈院长请教关于年轻同工的问题,陈院长很不好意思:“我已经老糊涂了……”我说最近正在拜读他的《求索与见证》文集,对我认识中国教会现状很有帮助,他微笑点头,说:“谢谢,谢谢。”

同行的英文编辑请他题字作为纪念,问能不能用英文写,说可以。据他的儿子陈若平老师描述,陈教授很小就跟外国传教士接触,从小学中学的时候他就帮助外国传教士做义工。英文非常熟练。

谈及陈牧师在圣乐上的成就,提到他创作的《神工妙笔歌》:“平沙一片无穷极,万籁悄然静寂。落日红霞映海空,列雁翩翩归憩。我愿化身为飞鸿,翱翔俯瞰大地,祖国山河无限好,皆主神功妙笔。……”所用曲调是著名的古琴曲《平沙落雁》,非常有意境。没想到,陈教授竟举起右手轻轻挥动,和我们一起哼唱起这首诗歌来。

我们唱了两遍,大家都很开心。李牧师还说,以后要多来和陈教授一起唱赞美诗。

因担心老人太累,一个小时后,我们便匆匆告别,不想竟是最后一面。最近两个月来,因对神学感兴趣,一直在阅读陈牧师的文集——《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对认识中国教会的历程和发展很有帮助,其提出的“一个椭圆,两个焦点”以及“和好神学”、“实践神学”等均受益良多。

陈教授一家三代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具有非常浓郁的信仰家庭中,对陈教授影响很大。他的祖父是潮汕地区第一批传道人,而她母亲的愿望是,希望有一个孩子能够成为传道人。

1917年,陈泽民教授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41年毕业于基督教高等学府沪江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金陵神学院研究科,获神学学士学位;1995年菲律宾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1952年至今执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系统神学、历史神学、教会音乐等。曾任金陵神学院教务长、副院长以及南京圣保罗教堂主任牧师。

陈教授曾在接受福音时报采访时表示,应该注重神学实践。实践神学,用来帮助信徒和教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来实现教会的基本功能。他也提倡“和好神学”。

陈泽民也热爱音乐,曾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并且具有中国韵味的赞美诗。他既会用古筝弹奏中国古琴曲,也会用钢琴、管风琴演奏西方赞美诗。

2009年底,福音时报同工有幸通过电话采访了陈泽民教授,虽然年纪已高,但电话一边的声音仍是铿锵有力。此后,福音时报同工曾多次到陈教授家中拜访,陈教授讲述着中国基督教会的历史,并对当下的教会景况依旧十分关注,对中国教会的未来亦充满了希望。

陈泽民教授是中国基督教会中,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牧者。2007年《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的出版,这本集合了陈教授毕生所学的文集,将他的基督神学思想完整展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