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浪子回头:大儿子会回转吗?

正如很多人一样,卢云也认为自己只可能是“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小儿子,在现实生活中颠沛流离,之后看到了伦勃朗的油画,深刻体会到了父神的爱,才发现自己迷失已久,需要回家。直到朋友告诉他:“我觉得你更像大儿子”,他才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

卢云在书里也讲到了自己的境况,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一直过着肩负责任的生活,从六岁开始就想侍奉神,向来顺从父母和老师,然而他看到了自己的嫉妒、怒气、多疑和固执,还有不易察觉的自义,原来自己也是那么会抱怨,思想和感受中有很多憎恨,想了想,原来自己不仅是小儿子,更是大儿子,虽然一直循规蹈矩,像大儿子一样“留在家”,却不明白父亲的心情。

他说:“我在父亲的农田辛勤劳作,却从未完全体会在家的喜乐;非但不为自己得到的好处感激,反而变得愤恨:嫉妒弟弟、妹妹出去瞎闯,却被欣喜地迎接回来。在“黎明之家”头一年半,葛维耿那句明察秋毫的话,不断指引着我的内在生命。”

在伦勃朗的画作《浪子回头》里,父亲拥抱着归家的小儿子,大儿子站在一旁,双手交叉,脸上并未表现出父亲的那种喜悦,也没有想要伸出手、像父亲一样接纳小儿子的意思。这是一个目光冷峻、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他略为古怪地看着父亲,心里闷闷不乐,还在想着要对父亲说的话: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而伦勃朗本人,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损失、破败和孤寂的人,很多评论家也说,他是一个自私、计较、玩人于股掌之上的人,还很记仇,从他对狄儿丝的手段看得更明显。 

狄儿丝与他共度六年,伦勃郎利用狄儿丝的胞弟,也就是她自己嘱托的法定代理人,“从邻人收集不利于狄儿丝的证言,以便把她送进疯人院。”结果狄儿丝被关进精神病院。后来,她有机会出院,“伦勃郎又雇人搜集不利于狄儿丝的证据,确保她关在里面”。

卢云认为,伦勃朗有十足的小儿子的表现,也有十足大儿子的样子,而在画作里,他把两个儿子都画进去了,让人看到两个人都需要父亲宽恕的怀抱,或许更难回转的是留在家的那一个。

大儿子与父亲和弟弟都保持着距离,似乎不愿意加入父亲的欢迎行列。他的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他会走进,像父亲一样拥抱弟弟,还是嫌恶、愤怒地走开?在家的大儿子也成了迷失的人,外表他尽了一切孝道,内心却远离了父亲。他履行责任,日日辛勤工作,履行一切义务,却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受桎梏。

卢云不禁反思:我们常常把迷失想作是可见、甚至惹人注目的行为。小儿子的犯罪方式很容易看得出,他的迷失显而易见:滥用金钱、时间、朋友,以及自己的身体。他做错了,不仅家人朋友知道,连他自己也知道。他忤逆自己的道德观,任自己受欲望、贪念摆布。他的坏行为是斩钉截铁的!然后,发现自己偏差的行为只落得悲惨的下场,就突然醒悟过来,回心转意,请求父亲饶恕。我们从他看见典型的失败、决心改过的范例,容易明白,也容易体会。

然而,大儿子的迷失却很难辨识。他做的毕竟都是正事:顺服、尽责、守规矩、辛勤劳作。大家尊敬他、仰慕他、赞美他,相比也视他为模范儿子。外表看来,大儿子无可指摘,可是撞见父亲为小儿子回来欣喜,一股黑暗的势力从心里爆发,沸腾于外。突然,他变得忿恨、骄横、冷酷、自私,揭然形诸于外。过去,他的这一面一直深藏内心,与日俱增俱强。

我们常常如此抱怨:“我尝试得这么努力,工作得这么长久,做了这么多,还是得不到别人轻易到手的。别人为什么不感谢我?不邀请我?不与我共乐?不尊崇我?注意力却花在那些玩世不恭的人身上?”

常常为了丁点儿的拒绝、丁点儿的粗鲁、丁点儿的忽略抱怨,一次又一次,在暗地里咕哝、哼唧、嘀咕、哀叹,虽然不想这么做,却克制不了。渐渐地,我们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受误解、排挤、忽略和藐视最多的人,其实是想标榜自己,也是不信父神一样爱我们。

大儿子最后怎样了?父亲说动了他吗?他最后是回到父亲和弟弟那里,一起欢庆,还是一个人躲起来,继续闷闷不乐呢?耶稣讲了故事,却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这是个人要作出的选择,天父的心意早已显明,就是为浪子归家欢喜,而大儿子到最后是否能明白父亲的心、拥抱弟弟,这是一个选择。同样的,时常落在愤恨和嫉妒中的我们,是否能够明白父亲的心意,相信他的爱,并且爱父亲所爱呢,这是我们要思想的。

当大儿子挣脱了抱怨,挣脱了怒气、忿恨、嫉妒,会是什么模样?因为比喻对大儿子的回应支字未提,我们只能够自己选择是要听父亲的话,或是依旧落在自弃的光景。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父亲带着很深的心,在两个儿子之间没有比较,两个儿子他都爱,他多么希望大儿子能够回转,感受到爱的世界。然而,父亲的爱并不强行于他的爱子,他愿意医治我们所有的内在阴暗,但是却由我们愿意选择:留在黑暗中,或是走进主耶稣爱的光明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