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谢文郁教授在尼山论坛上谈“从基督教的罪人意识看如何成为真正君子”

于2010年9月26-27日举办的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展了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论坛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为主题,口号是“和谐·诚信·包容·仁爱”。除了国内的儒家学者、基督教学者与其他宗派学者之外,论坛也邀请了国际上知名儒学研究者、基督教神学家等。

在“儒耶文明对话与世界未来”“儒耶文明与现代精神”“儒家与基督教的基本价值”“孔子与耶稣”“包容与多样:文明的共存与会通:”“孔子与耶稣”“会通与融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儒耶关系”“和谐原则与和谐社会:儒家与基督教”“儒耶对话与世界未来:和而不同与人类和睦相处之道”等主题的分会及高端对话中,基督教学者、神学家、儒家学者、以及各种学术流派的哲学家等就各自研究领域和思索成果等方面各抒己见,并回答听众的问题。

历史与现实中的儒耶关系

在“会通与融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儒耶关系”主题分会中,有两位学者以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为主线,展开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儒耶关系的论述。罗秉祥教授从利玛窦的性善论展开与天学和汉学宋学的辩论,将利玛窦所强调的性善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对比和阐述,其内在关系与区别在其论文中有详细分析。利玛窦尝试理解儒学文化,尝试融入儒学文化,但同时又不失去其信仰本质。

魏扬波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利玛窦来华宣教对中西对话与维护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利玛窦是中西文化的桥梁,他让西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理解了西方文化,使中西方文化能够平起平坐地交流。杨教授还从另一方面论述了儒耶关系,他从中国古人的智慧中,看到上帝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不断带领和启示,盼儒耶关系的论述能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梅尔·斯图尔特则以“古代中国、希伯来及基督教的一神论”为题,谈到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儒耶关系。

从儒家与基督教谈“和谐原则”与“和谐社会”

韩国学者梁承武以“韩国儒教与基督教的对话文明之展望”为题,分别从韩国儒教和基督教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及文明对话的展望三个方面发言。英国处境神学与伦理学教授格雷汉姆•沃德以“基督教视角的和平与宽容”为题,主要讲了宽容的来源,以及不同时期所蕴含的内容。“1784年,宽容一词首次获得宽容之意,但不免除其受歧视,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宽容,有一定限制。且之前都是与宗教有关,后来才被世俗化”格雷汉姆•沃德教授说,“《圣经》中提到坚忍,却没有宽容这个词。但我想他们的意思是相近的,坚忍这个动词界定了人类之间有关爱的品质,是上帝善的理念。”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研究室主任谭立铸教授以“福音中的和谐原则:对他者的担当”为题发言,他从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及耶稣的祈祷开始讲起,“文明间的对话,我认为是不能完全达到一致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从《圣经》看看圣保罗他是怎么做的。首先,圣保罗对差异者的态度。《哥林多前书》中说‘知识使人傲慢自大,唯有爱才能利人。’哥林多人信奉基督教之后,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祭肉能不能吃?保罗没有直接回答能还是不能,而是把情况分成两种,即有知识的和没知识来解答。在处理事情上,有一个知识原则,有一个爱心原则,在知识上我们不一定能够做好,但爱心却不一样。”随后,谭教授从耶稣的道成肉身,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等方面说起,“基督教具有接纳差异、牺牲的、爱的特性,儒家有同化他者和教化的寓意。”

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拉瑞•荷塔多教授以“早期基督教的特性及其社会参与”发言。发言中,他从基督教发端,受到迫害讲起,到慢慢参与社会,及至被接纳。学术分会主持人陈炎在听了拉瑞•荷塔多教授的发言后说,“基督教这段历史,比它得势后的历史更重要。基督徒们在不断受到迫害中,却不恨,反而提倡爱,值得思考。”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在“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资源——中国前辈学者探索和评述”发言中,“接着说”的思想受到了大家的认可。陈炎评述说,这种综合性很好,不是“跳着说”,在研究东西之前,把前辈学者研究的总结一下,是很重要的。

基督徒谢文郁教授谈“从基督教的罪人意识看如何成为真正君子”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历史神学教授谢文郁在演讲的开始,即讲到自己是一名基督徒,他结合《中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从基督教的罪人意识角度谈论,如何成为真正的君子而避免做小人。

谢教授说:“《中庸》中讲到按着本性生存,它对于道德和善也有区分界定,其中也多次讲到君子。然而,这里讲到的君子论,目光集中在怎么样做君子,是大家在修身养性中能够体会到的一些东西。但避免不了一种情况就是,用自己观念当中所把握的善,作为个人的出发点,一旦这样,就变成了小人。小人就是把自己现有的看法当作自己生存全部的出发点,别人讲的听不进去。《中庸》认为这种人不是君子,是小人。如何避免做小人,《中庸》没有谈论,其结果是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人们做小人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君子。德高望重的人,谁都不能批评。外在的力量容易把君子推到小人的位置上,我将这称之为‘君子困境’。”

怎么走出这个困境呢?谢教授回答到,“在我看,恰好这是儒家要认识到的问题,基督教从罪人的意识出发,在忏悔里面承认自己的无能,不自以为是,以神的旨意为旨意。在忏悔和认罪意识里,每件事情都有神的旨意。因为相信神的主权,所以各种声音都可以对我们说话,其实都是神对我们说话。对我来讲,我相信把权利交托给神,神会带领,在罪人意识里面,当然也想从神那里领受祝福,做一个好的基督徒,在神的里面不断的更新,就像保罗所说‘心意更新而变化,体验神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就心意更新讲,谢教授谈到,君子和基督徒的生活很接近。基督徒讲成圣,是一个不断心意更新的过程,和君子的成圣,从现象看是非常接近的。但君子易变成小人,而基督徒总想着自己是罪人,思路不同。基督徒想着自己是罪人,是希望神来提升。从现象看,君子和基督徒都要更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