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参加深圳堂复堂40周年小记

5月25日清早,乘坐地铁赶往基督教深圳堂,这一天是深圳堂迎来复堂40周年感恩庆典的日子。深圳堂也称为方舟堂,因为他的建筑外观正如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一样,也有人喜欢称他为梅林堂,因为他地处福田区梅林花果山,闹中取静。

7时30分,距离教堂大门百余米左右的十字路口上,两位同工身着红色马甲,举着“热烈欢迎牧者同工莅临……”字样的牌子,迎接即将到来参加这一庆典的嘉宾们。走进教堂,大门口和堂门口分别列队站着举牌欢迎的同工们,他们对每一位前来的会众鞠躬示意欢迎。可见接待之隆重。

教堂正门前,摆放一张超大红色背景墙板,地上铺着红地毯,大家可以在这里合影留念。深圳堂特别安排摄影同工负责给会众拍照,相片实时打印。这给深圳堂复堂庆典和参加庆典的人们带来一份热闹与参与感。

8:30,深圳堂复堂感恩庆典在杨晓燕牧师的主礼中开始。诗班伴随着圣乐缓缓进入圣殿。主堂坐满了参加庆典的嘉宾和信徒,一同见证这荣耀的时刻。

在这特别的时刻,深圳堂也迎来了基督教中国化历史文化长廊揭幕仪式。中国化历史文化长廊包括“福满神州——基督教来华的历程”、“恩泽南粤——基督教在广东的发展”、“梅林馨香——基督教深圳堂历史沿革”、“光照鹏城——教会与社会事工的回顾”四个部分。藉此可以让信徒更多了解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也对基督教在广东、乃至深圳堂的发展和当下教会如何在社会中发光发热有了清楚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在深圳教会中,深圳堂首先恢复了聚会,当时教堂才120多平方米,信徒也就70人左右。如今走过四十年的历程,教会为信徒施洗就多达一万多人次。教堂建筑面积也翻了六十几倍,事工多样化、精细化,现有12个诗班,18个团契。每个渴慕寻求的信徒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喂养。

正如一位姊妹的见证。在预备参加下午的活动时,笔者坐在座椅上小憩,一位姊妹笑脸盈盈地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你也是等着参加下午的聚会?”她说,家距离有点远,中午就不回去了。说着说着就讲起了她与深圳堂的故事。姊妹信主十几年了,之前在深圳其他区参加聚会,后来有人推荐她来深圳堂,来了之后她就不走了。“这里的姐妹团契非常好,”姊妹说,她在这里可以系统学习圣经,趁着她还没有那么老,要多多来听,“自己读,和听别人讲解还是不同的”。

她说,正因为一直参加姊妹团契的圣经学习,每晚在家庭中她还可以给年迈的老母亲讲解。说到这里她看向笔者:“年纪轻轻就信仰真好呀,趁着年轻要多多去学习,去听,等老了听不清,看不见时还能回味默想。”听姊妹短暂的讲述,感受到她里面向着神话语的渴慕,生命里充满了喜乐。虽然每周来到深圳堂要两个小时的车程, 但她常年风雨无阻,且一周过来不止一次。这也让笔者对深圳堂的牧养事工有了新的认识。就像在庆典中广东省基督教两会主席樊宏恩牧师的勉励,盼望这里能更多彰显基督之爱,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庆典活动举办了整一天的时间。晚上还有圣乐联合赞美会,由深圳堂各个诗班和市两会联合诗班共同献上。这一天深圳堂也为来参加庆典的会众预备了精美的礼品——定制版的和合本圣经,上面印着基督教深圳堂复堂四十周年庆典。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