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抓住机会,找到灵魂的归宿

作家喜欢生前给自己写墓志铭,诗人雪莱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墓碑上只刻着个字:“归去”。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是:“投出冷眼,看生,看死。骑士,策马向前!”这些作家的墓志铭大多数不是悲观式哀悼,而是自嘲式,幽默式,戏谑式的呈现方式,这就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生命镜像。

何尝不是呢?有人将自己看得太重,以为地球离了他就转不了;有人将生命看得太重,觉得自己肩负重任,使命的召唤义不容辞。所以,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拼搏、奋斗中度过一生,以至于来不及思考生死的意义,也从未让自己忙碌的脚步停一停,来等一等灵魂的节奏。

中国人忌讳谈到死亡这个课题,然而死亡却是我们避之不及,又无法摆脱的一个事实,因为人人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圣经告诉我们,人人都会死,且死后有审判。什么是审判?审判意味着对一个人一生的审视与判断。审视的结果有两种:即奖赏与惩戒。死后的奖赏固然是好得无比的,可是审判也是极其严厉的。因此,我们应趁着还有今日,快快地思考一个问题,且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死后的归宿在哪?如何面对死后的审判?

正如圣经上记载的那一个财主,他终日思想如何为自己积蓄地上的金银财宝。而耶稣却说他是一个无知的人,如果上帝今日就要你的灵魂,你该如何向上帝交账,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灵魂。因此,肉体的需要固然重要,可是灵魂的归宿与未来也是我们需要关注、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

作为基督徒,我们确实有得救的确据,可上帝的国在地上是“既然未然”——即有一部分人过上了在地如在天的生活,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未听信福音,他们都是基督徒需要收割的庄稼。因此,牢记耶稣升天之前的大使命,并为此付诸行动,这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

有人说:“等我老了退休了或孩子考上大学再信耶稣吧。”可是我想说:事情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如愿吗?这个世界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话说:“晚上脱下鞋,不知道明早来不来。”趁着自己已经听到了福音,且离耶稣是这么地近,就应该抓住这美好的机会,来尝一尝这主恩的甘甜。

我的堂哥是一个赚钱能手,且平时省吃俭用,为自己积蓄了一大笔财产。圣诞节他去过教会,也听过牧师讲道,他自己也说信仰是如此美好。可当教会的肢体们劝他决志归主时,他总是再三推脱说:“再等等,再等等,我现在要赚钱没时间。”

可就在他51岁那一年,在工地出了一次事故,在医院不到两天就永离人世。这真是天灾人祸,始料未及。他辛苦赚的一百多万都给了女儿家,自己是一分钱都没有享受到。最关键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来信耶稣,与永生的福分永远隔绝。

我的姑父患了肺癌,是晚期,因着教会弟兄姊妹福音的传扬,他信主了。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不但向上帝悔改,也开始向人忏悔。他心里思想着:曾经做什么事得罪人的,在什么事上亏欠人的,他都向他们表示歉意,寻求他人的谅解。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寻求上帝的饶恕,同时也寻求人的宽恕。他在饶恕他人,同时也在他人的饶恕中让生命得到了释放,让灵魂得到了自由。姑父是幸运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上帝让他信靠在主耶稣的膀臂之下,灵魂找到了最稳妥的归宿,同时也有机会在与人的关系上得到了最宁静、最和谐的和解。

有多少人像我的堂哥一样在犹豫不决与追逐世界中丧失了与主同在的机会。也有许多人像我的姑父一样,在生命的危急时刻得到了主特别的怜悯,让其有机会可以与主同在乐园。就像十字架上的两个强盗,一个在永死的火湖里,一个却因着临终最后一刻的觉醒与悔改,与主同赴宴席。

现今就是拯救的时代,且是拯救的最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擦亮眼睛,我们需要心灵觉醒,我们更需要有悔改的决心,有追随主的勇气,抓住机会,趁着这恩典时代的恩门敞开的时候,快快信靠这一位灵魂的救赎主、生命的大牧者,来到救恩的船上,得享永生的福分,让灵魂找到真正回家的方向。正如一首赞美诗歌所唱:“阿爸在喊我快回家吧,家中温暖亮着灯火。”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