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信徒都往哪奉献了? ——从信徒的一些“逆向”奉献进行思考

奉献箱
奉献箱

每逢传道者向信徒提到或者是要求奉献的时候,会时常引用先知玛拉基对以色列人的一个要求,先知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

一般而言,传道者会在这个要求中重点强调三点:一是奉献的数量上,为十分之一;二是奉献的地方,为仓库,现今多数的传道者尤其是一间教会的主任会把“仓库”解释为教会中的奉献箱,也就是说信徒的奉献必须要足额放在奉献箱里面才可以甚或是有效。三是奉献的好处,就是会使奉献者蒙受更多的福分。

一些教会中的传道者尤其是一间教会的主任为何喜欢把先知玛拉基所说的“仓库”解读为教会中所放的奉献箱,且只有把奉献款足额放在奉献箱里面才叫奉献呢?在这里我们不从解经的角度去讨论对或不对、合不合适,乃从教会实际的收入来看这个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多数教会很注重业绩,其中奉献量的多少是衡量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

若是多了、比往年增加了,那么就好看,好交代;若少了,就说明业绩下滑,任谁脸上都无光。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很多教会传道尤其是一些专职的传道牧者也会从业绩的角度把“仓库”解读为当今的奉献箱,因为这样会有效避免信徒把奉献的钱投在奉献箱之外,以免使教会失去一些支配权。当然,这样的教导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几乎谁都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然而,说归说。最终我们还是要考虑信徒的反应如何?因为奉献者毕竟是信徒,钱在他们手里面,说白了他们有奉献在何处的支配权、选择权。因此,我们列举一些信徒奉献的去处,以从中窥探了解一下一些信徒的反应、想法,而后再进行一番思考,看看如何才是比较好的当行之道。

先看一对基督徒夫妻。这对夫妻的老家在甘肃,在外出打工之地信了耶稣,而后开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收入不错,奉献量也比较可观。然而,这对夫妻近两年离开了信主之时的教会,转而在网上聚会,虽然教堂距离自己的房子只有一条马路,但是也不去,为什么呢?因为牧者的见证不好,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反正他们的奉献也连带去了他处,就是不奉献给他们。

而后看一位办企业的姊妹。这位姊妹在教会中非常热心,参加了教会举办为期三年的培训班,不仅担任义工传道的服侍,也是教会的堂委。那她平时都是怎么奉献的呢?可以肯定的是,她并不是都奉献在所在堂的奉献箱里面,乃是往多处奉献,比如会奉献给周围的一些孤儿寡妇以及一些外地有需要的教堂、机构、个人等。

再看一间教会的奉献。这是发生在疫情之前的事。有一间教会的奉献量在三十万左右,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些上浮,但是随着那间教会的同工在财务上出现问题,闹得人尽皆知,当年奉献量就降了接近三分之二,至今还没有恢复到往年的水平。明显可见,这间教会的奉献量之所以降下去,关键的原因在于财务出现问题,导致信徒即使在此处聚会,也不敢把钱放在奉献箱里面。

从以上一些信徒奉献款的去向,可以使我们看出来,即便是一些牧者希望信徒把钱放在自己所牧养的教会里面,但也不一定能够心想事成,因为信徒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对自己所在教会的牧养情况、见证情况,了如指掌,一般这些也是他们能否把钱奉献出来以及奉献在当地教会的关键原因。

因此来说,从教会的角度而言,若是想教会信徒的奉献款不至于外流或者是想信徒乐于奉献,那么教会也需要从自身反思一些问题,不要老是给信徒带“紧箍咒”,说白了,只有自身好了,信徒才会认可、随从,那要反思那些呢?主要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反思自身的见证如何?信徒虽然有奉献乃至于奉献十分之一的义务,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一件事,就是信徒的钱并不是大风随便刮来的,乃是一分一分赚的,属于血汗钱。因此,信徒在奉献的时候非常谨慎,一旦教会的见证出现了问题,在信任上遭遇了危机,那么信徒肯定不会把赚的血汗钱拿出来给不信任的人或者是机构打理。因此,教会活出神的道,使人信任才是根本。

二是要反思奉献款的使用如何?信徒所奉献的每一分钱,教会都应当予以善待,应当用在当用的事情上。那什么事才是当用的呢?比如传福音、帮助孤儿寡妇、老弱病残,以及用于建设教堂等,是信徒比较乐意看到的;因此,教会注重此方面的事工,信徒定当会竭力的奉献。而若偏离此道,把信徒奉献的钱用在吃喝享受等事上,信徒肯定不高兴,自然不愿意继续奉献。

三是要反思对信徒的牧养如何?奉献与牧养,两者之间是双向的,若想信徒有可观的奉献,其实教会应当先思想自己有没有给予信徒良好的牧养。若是一间教会在平常的聚会、探访等事工上做到位、做精细的话,其实信徒也就乐于响应,多多的奉献。就如同主耶稣说那样,因为主耶稣是好牧人,愿意为羊舍命,也认得每个羊群,所以羊群也都乐意跟随祂,响应祂的呼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