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留存中国本地教会历史的八点建议(上)

这里首先要对大家说声抱歉:文章有点违背我“千字文”的写作意向,达到9,000余字。本来想作为一篇分享。但是感觉太长,考虑之后还是分为两篇为好,以适应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各位慢慢的读吧,也可以点击网页上面的“朗读”来收听。

我的这八点建议来自于这样一则消息:2021年12月份,一个神学院的一位教师给教牧班的同工留了一份特殊的作业:1、了解本地教会史的发展;2、掌握了解历史的方法;3、挖掘研究历史文献;4、整理编写本地教会历史,要求2500字左右。这位老师,还将笔者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教会史推荐给有的学生参考,真的是有些诚惶诚恐和汗颜。

看到这道作业题,我很受感触。因为我在大学就是学的历史专业,加之平时走访各地教会关注本地教会历史,也做了一点教会史的考察和报道,所以对这位老师的作业非常“敏感”、非常的感兴趣,也为这位教师具有远见卓识的作为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今天探讨的关于留存中国基督教本地教会的历史,就是与这位老师所留的作业的主要内容有些一致,我姑妄言之做一个“注脚”:第一、是本地(包括本堂,以下均是)教会的历史,不是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也不是世界基督教的历史。这些史籍很多,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而是我们所在地,如乡镇、市县的、本堂的教会史;

第二,要挖掘、抢救本地、本堂教会史,也可以说是地方教会志。而不是买了几本书,或在网络查找了资料,坐在书斋里、网络里,敲敲键盘、抄抄原文、复制粘贴,做一个“拼盘儿”,这样的教会史意义不大,因为在书本或网络中已经存在了。这属于文摘。当然作为宣传,作为“启蒙”,这种文摘或转发式的教会史也未尝不可。我们今天说的教会史,是要实实在在的、本土、本堂的教会史;

第三,对于教会史,重点要在本地、本堂教会那些尚未被发现、尚未挖掘出来、尚未编辑整理和尚未被保留的历史。比如老传道人的见证;尚存在的建堂历史;残破的、未被保护起来的教堂建筑;传道人的照片;本地自有基督教以来的传教史;外国和本土传教士的宣教史等;

第四,要学习、借鉴、讲究教会史搜集、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编写本地、本堂教会史。笔者所要谈的重点就是这第三点、第四点。这也是应有的传道人咨询笔者如何写教会史而做出的一个极其浅显的回复吧,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本地教会史,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所在地教会或本堂的历史,包括纪传体(人物传记)、编年体(按年代的教会史)、断代史(某个时期或阶段的教会史)等。犹如我们国家历史的地方志,比如市志、县志、乡镇志等。本堂教会史是本地教会史的重要组织部分、本地教会史是中国教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神荣耀的见证,记载着基督教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重要贡献,记录着上帝的拯救。如何做好这项荣神益人、继往开来、血脉相承、“功德无量”的事工?笔者谈以下八点,因为不是专业人士,仅供参考。

一、建议我们的县级以上的基督教两会或规模较大的教会要有专兼职同工负责教会历史的搜集、整理、保存。

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有修志的专门机构,比如在朝廷设立史馆,如宋代在朝廷设置专门的中央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主管全国的修志事宜;重要的历史典籍如二十五史(包括清史稿)有的则由宰相(丞相)监修史事,可见其重视的程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都有专门修史的机构,比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志办公室、县志办公室,甚至连单位也有修志办公室,当时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修志高潮。

随着修志使命的结束,现在多数已合并到档案局、民政局等,但是也有人在负责。这些都是说明修史的重要性。教会史不可能在教会有专门机构来负责,但是要有人专职或兼职来负责的,而且是有一定的这方专业知识或常识的同工来做的。两会、教会,要把修教会史(修史、修志)列入日常工作的日程,作为教会圣工的一项内容,而且是日常的圣工,而不是可有可无。

我们的两会、教会应该注重教会的建设、信徒的牧养,专注神学、牧会,但是也要注重教会历史的存留,不能将我们的历史在我们的手中丢失、湮没。为此,要做到“四落实”:负责人落实(理应由两会、教会的一位牧长负责)、组织落实(由具体的哪个的班组、团契专门负责)、人员落实(谁来具体操作)、资金、设备落实(如计算机、照相机、档案柜、办公场地等)。这些落实就是搜集、整理教会史的组织、人力、物力的保障。

在这方面,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辽宁省辽阳市基督教堂在教会牧长、辽阳市基督教协会会长的带领下,做了一件特别有益的事情,就是把他们本堂一百多年的历史加以搜集,包括到市博物馆、档案馆查找、拍照,整理后,举办了教会百年历史的图片回顾展,这件事情做的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他们不仅完整地保存了百余年前的老教堂建筑,还保留一百多年前教会医院的碑文和其它实物,并且有照片和教会史志,辽阳教会值得我们的教会学习。

如果我们的教堂有富余的地方,真的应该开辟一间教会史的陈列馆;还可以在教堂的走廊设立教堂历史的图文。这种做法在我们的一些教会已有先例。

二、我们的各级两会、教会要建立年度《大事记》。

教会,特别是历史渊源不深的新建教会,在搜集、撰写教会以往的历史同时,从现在起就要建立两会、教会的年度大事记,包括电子版、纸质文档版、文字、图片、照片、视频等。一年一本、一年一记录大事记,如此形成制度,年复一年延续下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几十年、百年之后不就是一个教会的历史吗?这也是我们两会、教会的工作年度总结和记载,更是为神做荣耀的见证。

现在,我们的一些教会已经开始了此项工作。笔者看到,有的教会已经连续三年建立大事记。

教会《大事记》应该有个编撰小组负责搜集、整理、审查、定稿,然后记录留存。

这里,我们要说:教会完全可以在教堂内部理直气壮的建立教会史陈列馆(室),除了教会的一些图片、实物外,还可以将历年来教会的主要牧长加以记载,包括他们的照片、他们的讲道手迹、书画等。这不是“彰显个人”,这是历史人物,是神的见证。如果我们看到本教会100多年前牧长的照片、看到他们的笔记,会不会感到亲切、感到受激励?

两会、教会的《大事记》,从现在就应该有人专门负责记录、编撰,从现在开始吧。

三、各级神学院、圣经学校要有本地教会历史的教学内容。

尊重历史,这理应是神学院的一项教学内容、是神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我们有的神学院和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和有心的教师值得我们的神学院(圣经学校)等基督教院校学习。

我孤陋寡闻,也没有出洋考察过。但是我知道我们的一些学者去到国外寻找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而国外许多知名的神学院校和图书馆就是基督教历史的“档案馆”,在那里甚至可以找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和传道人的脚踪,而我们国内还真的找不到,鲜为人知。所以在这里,我一个没有在神学院学习过的平信徒建议:我们的基督教神学院校是否可以把中国基督教本地教会史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作业、任务,留给学生呢?

一个没有本地教会史的神学院(圣经学校)总是好像有点缺憾的宗教院校、一个不了解教会史的神学生是不是在信仰学识方面有点狭窄呢?

建议要在神学院校形成一个研究、记载、搜集、整理本地教会史的体系,要有一个团队,形成合力,不能靠极少数人单打独斗。我们的基督教院校也要在经费、人力、物力诸多方面给与支持,也可作为教研的一个内容、教师职称晋级和学生毕业的一个学术参考内容。

这是一份责任、使命,我们的基督教院校最有这种能力,要肩负起这份责任、使命。

四、从事文字福音的媒体、团队要肩负起留存教会历史的责任。

我们的主内有许多的媒体,包括自媒体、两会、教会的媒体等,也包括平面的印刷媒体、网络的媒体、还有我们的教会牧长的媒体等,仅是每天转发一些链接、唱歌赞美、祷告还不够,要有留存中国基督教史,特别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本地教会史,这是教会应有的使命担当,也是传福音。

对此,笔者早在十多年前就曾疾呼过:教会的那些老信徒、老传道人已经为数不多了,特别是现存的百岁老牧者,寥寥无几,如同凤毛麟角,他们是我们教会的宝贵财富,说不一定哪天就蒙神呼召归天家了。他们的见证、他们传福音的经历、他们创办教会的艰辛、他们所见到的教会发展历史、他们自己的经历等不能带到天国去,而不能留存。要赶紧抢救!抢救,真的是抢救!这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圣工!

好在现在有的基督教媒体已经在开始了此项工作:为八十岁以上的老牧者做专门的视频采访,有的教会把老传道人的见证、照片在电子档案库里永久性的留存,把他们所知道、所经历的本地基督教会历史和本人的见证通过电子和互联网现代技术保管起来。

请注意:在电子计算机里保存的历史资料应该有备份,以防丢失;纸质的文档要注意虫蛀鼠咬和潮湿、霉变受损失。

对于教会历史,不仅仅是要在故纸堆里寻觅,还要到实地去采访踏查,访问传道人和信徒,包括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加以记录,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被访者或教堂的文物拒之于门外等。所以,我们的主内媒体人啊,要恒切祷告,倚靠我们的神,为留存本地教会史不懈的去努力、努力、再努力!

五、鼓励、支持传道人、信徒通过各种形式留存信仰历史和见证。

我们的两会、教会,要挖掘,请注意是要挖掘、要保护!挖掘、保护什么?当然是本地教会史,侧重于个人所搜集、整理的教会史、见证;挖掘、保护那些濒临消失的教会文物、历史,比如要被拆迁的百年教堂和教会建筑等。

福音(大好消息)如何传到中国来的?如何传到我们所在地的教会来的?不能遗忘、不能丢掉,要铭记、要传承。我们的基督教会传福音,不能只是就神学讲神学、就圣经讲圣经,这只是一部分。我们的教会要讲基督教教会史,特别讲本地教会、本堂的历史,因为这是见证,也是福音。我们是神的见证,教会的历史、那些先贤、先哲就是最美、最大的见证。

这里,不得不提,笔者走访了180多个教会,其中遇到一种不好的倾向阻碍了教会史的留存:所谓彰显个人的大棒。把个人的见证、个人讲述的教会史,用“彰显个人”的大帽子、大棒子加以扼杀、击打,使得有的人不敢讲教会的历史;还有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全盘否定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宣教历史和作用。这是一种披着属灵外衣的、极其恶劣的言行。父神“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在我以后也必没有。’”(以赛亚书43章10节)阿们!

既然我们是神的见证,见证本身就具有教会史的价值。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那我们的两会、教会就要弘扬正气,发扬我们信仰的光大,鼓励、支持传道人、信徒通过各种形式留存信仰历史和见证。教会也要热诚帮助、指导信徒个人对教会史和见证的搜集、提供。

笔者曾经接待过有的老年信徒,他们自己有见证,有的就是当地教堂的创始人,他们想说,有的人还想写。但是他们有顾虑,比如:我就是一个退休的平信徒,行吗?我告诉他们:行!我们就是要普普通通的平信徒来为主作见证!有人顾虑别人说三道四,我告诉他们:不要有顾虑,你这是荣耀神!还有人自己可以用纸和笔来写,但是苦于不能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记录保存,这就需要教会出手来帮助。

我们的地方教会史啊,就是来自于本乡本土的“土掉渣儿”的见证和实物,这就是信仰的宝贵历史,我们要鼓励、要支持、做好这项事工,不能忽略。

好,我们暂时分享到这里,请继续关注下篇。

愿上帝赐福与我们同在!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