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这片位于鼓浪屿的墓地,为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项目之一

鼓浪屿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岛上拥有近代以来的诸多老建筑,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珍品。而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中,有一片墓地颇为引人注目,那么这个地方有何传奇往事呢?

1842年2月24日,美国传教士雅裨理与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来到鼓浪屿宣教,拉开了近代鼓浪屿中西方文明互鉴的序幕。可就在半年后,文惠廉的妻子萨拉在鼓浪屿因病过世。她被安葬在岛上一处树林茂密的地方,从此这里作为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的墓园,延续至今。

这片基督徒墓地位于安息日会的安献堂附近,墓园主要分成南、北二块墓地。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大门外与鸡山路5号北侧之间朝南的缓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围墙外朝北的小山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

19世纪中后期,来到闽南地区的宣教的传教士,都把片墓地作为其安葬之处。其中不乏在文明互鉴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比如近代时期,到台湾宣教,加强两岸交往,增进闽南两地交流。同时编写《厦英大辞典》,促进中西文化结合的英国人杜嘉德,在1877年过世后,就选择在这片墓园安葬。

此外,厦门西医传播者,建立救世医院,舍己救人而死的郁约翰医生;创立英华书院,促进鼓浪屿教育事业,并长期在闽西工作的山雅各;同安医院的班德烈医生、罗啻的第二任妻子玛丽,打马字妻子伍德拉夫以及施敦力的妹妹凯瑟琳等等著名人物,其安息之所都是在这片墓地。

到了1911年,墓地面积得到了扩建,成为岛上规模较大的墓园。除了传教士外,很多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中国信徒也安息于此,目前可看到的,基本都是当地牧者、信徒的坟墓。第一位在此埋葬的当地人,是厦门第一位基督徒,购买新街堂用地的王福桂。

此外还有不少著名人物也在此安葬,比如1862年,漳泉大会建立,成为中国最早的自立教会。同时按立了叶汉章牧师。叶牧师不仅是基督教中国化的积极践行者,促进了西方文化与闽南文化交融,同时热心于社会公益,是中国近代较早批判缠足危害的国人之一。而当他1912年安息时,就是安葬在鼓浪屿的这片墓园。

此外,被称为“现代汉语拼音之父”,为中国现代语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卢戆章;近代时期在闽西宣教,促进其科教文卫事业的周之德牧师以及中国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的岳父廖悦发等等名人,也安葬在这片墓地中。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传教士墓碑多数已经找不到了,而中国信徒或牧师的墓地却保存完好,向人述说着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在近代时期中西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美好佳话。因而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核心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