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浅论教会事工的内卷现象

十字架
十字架

引言

“内卷”这个词是今年热门的网络流行词之一。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向内演化”,由此而导致的“无实质意义的消耗”。比如在教育领域,为什么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落实,其中是不是因为有内卷的现象在作怪?因为现在的学校都想争创成为名校,而成为名校的标志就是升学率及名校入取率,那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学校自然要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方面来。

于是你加课,我也加课;你加作业,我也加作业。大家都将精力放在如何进一步压缩学生的休息及娱乐时间而将时间最大限度地用在做更多的习题及试卷上面。这种教育模式也许会创造出中考及高考的满分,却创造不出学生的素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是没有多大功效的。笔者认为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便可以被称之为“内卷”了。

“内卷”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重复,比如为了完成上面指派的任务搞一个什么活动,但这个活动呢,其实没太大意义,不搞的话交不了差,搞了的话没多大意义,但不搞不行,为了交差,也为了不落伍,硬着头皮也得搞。正因为有这样的“内卷”现象存在,才会有那么多的“形式主义”。社会上存在着“内卷”现象,教会就没有吗?

一、为了不甘落伍而发展事工

教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异象、清楚的目标及确实的步骤,如何一步步地整合现有的资源,改善现有的状况,使教会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明显的发展。如果我们真有上帝的托付来引领教会的前行,就应当好好祷告、好好学习、静心思考、因地制宜。然而,不少基督徒既想使教会跑得快,自己又不想付什么代价,一门心思只想“坐享其成”,就只好盲目抄袭他人的模式,将半生不熟的东西拿来,强行用在自己的教会中,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在前些年,教会的内卷现象是“盲目造教堂”,你造我也造,你花100万,我花500万;你花1000万,我花一个亿,就是要造得比你大,比你的气派。如果能造堂当然也是好事,但每个地方的教会都当量力而行,如果平时只有100人聚会,为什么一定要造3000人的规模呢?教堂并不一定造得越大越好。可以适当造得大一些,但没必要超太多。因为超太多不仅容易遇到资金上的困难,同时也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包括前期的审批、中期的建造及后期的维护,都需要不少时间的投入。然而当我们将这么长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在建堂的工作上之后,灵宫的建造是否会受到影响呢?笔者曾碰到过一位教会负责人,一位十分忠心的仆人,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自己的教会很用心地服侍,然而当她回想自己的侍奉历程时,还是感到留有遗憾,这个遗憾就是在建堂的事工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以致忽略了灵宫的建造,使得弟兄姊妹们的灵性一直停留在比较幼小的阶段。

这些年,教会的内卷现象则主要表现在事工的盲目扩展。比如,众所周知,中国教会的基本情况是“羊多牧人少”,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便是培养中青年传道人。但有的教会连一个传道人也没有,有的教会却传道人云集,多到一个地步,教会的侍奉岗位已经饱和,这些没地方去的传道人也几乎处在“闲置”状态。

山区的教会,几十年都很难出一个传道人;城市教会则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中青年报读神学院。为什么教会与教会之间不能建立起一个联动的机制,让在城市教会中多出来的传道人去山村教会服侍呢?也许有人会说,山区教会这么苦,没有城里人愿意去那些地方的。但基本的问题并非有没有人愿意去,而是一方面他们以什么样的名义去那里,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去到山区教会,那里也不能给他们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话,城市教会是否可以给与适当的帮补?

二、为了保持体面而维持事工

由于山区及农村教会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工,故此一些教会便产生了错觉,以为复兴的教会一定是在事工上蓬勃兴盛的教会。那么,为了使教会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姿态,就应当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事工。在这里,笔者想说,开展事工的确十分重要,但绝不是多多益善。一个复兴的教会是一个合理且有序开展事工,而不是盲目开展事工的教会。

理由很简单,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事工开展太多的弊端是,很容易拖累为数不多的侍奉者。笔者在教会服侍多年,看到个别义工实在是竭尽所能地在服侍,从周一到周日,几乎每一天晚上都有服侍的工作,一点属于自己私人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啊,再有灵力、精力、体力的人如果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也会累垮的。

为了使我们的教会能平衡有序地发展,笔者认为我们不当不该盲目发展事工,更当好好审视目前的事工,看看有没有合并或取消的必要。比如,一些教会在做小组事工,小组分得很多,每个组里面只有四五个人,而每个小组又必须要有一个相当成熟老练的基督徒、甚至传道人去带领。这样一来,这些基督徒及传道人的压力就很大了。那么,我们能不能将那些只有四五个人的小组给合并一下呢?如果能合并在一起,组长的数量便可以随之减少,与此同时,每次小组聚会的质量反而提高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