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福音小说】圣经,陪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天快亮了,但黎明前的夜色依旧那么幽暗。

台灯下的书桌,在灯影中散发着且亮还淡的色彩。桌面上,前房东的几件遗物,一本黑皮的《圣经》、三本相册、几个陈旧的塑封日记本和一个启用不久的笔记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它们的主人向我这个新屋主诉说着什么……

一个月前,我买下了这所房子。房子的主人是位独居姊妹,其丈夫于几年前仙逝,她的唯一儿子旅居国外。

一个月前的一天,独自在家的老人突然去世了,没人知晓,恰逢那天是个礼拜天。平常一块儿到教会参加聚会的几位老姊妹,发现这个礼拜早晨她没有到教会来,有位姊妹给她打了电话,但关机了。

几位姊妹心内有所不安,但还是先去了教会,聚会一结束,就相约着来到了老人居住的小区。一番打听后,找到了姊妹的家。

门是从里面关死的,无论怎么喊,屋内没有回音。有位姊妹喊来了物业管理人员,打开了门。只见躺在床上的姊妹不知何时已去世了……

待几位姊妹帮着把老人丧事办完,姊妹的儿子也没有回来看一眼自己的母亲。而是急急忙忙把老人的住房遥控挂到网上出售……

在我向老人的儿子汇房款时,他对我说,留出3000元,作为对帮忙处理后事的几位教会姊妹的感谢。

然后告诉我,老人的遗物任由我这个买主自行处理。

我看了一下,老人的遗物大多为相册、奖章、日记、书籍等物品。我通过房屋中介,一再通知让卖房人,也就是老人的儿子回来收拾处置。

谁知,这位老姊妹的儿子却说,你们都给扔了吧!

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这个买房人,只好对老人的遗物进行清理和处置了。

从这些遗物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老人一生的记载,保存得很好。有三大本厚厚的相册,相册里还有老人年轻时的照片,她站在一座黄山大坡突出的岩石上,一头短发被风吹起起,娇美的脸庞遥望着一望无垠的层层山峦。

看样子,当年的老人应该是个意气风发的女知青。

除此之外,相册里还有各种老人朋友的照片,背面写着朋友的名字,拍照的日期以及是哪位朋友惠赠留念的。另外也有老人父母、亲友及儿子在各个时期的照片。

这些照片,保存的和刚刚新照的一样。照片都过了塑,保存的很好。

那几个陈旧的塑封日记本,里面记载着这位老姊妹从18岁到70多岁里的琐事和感悟。既有年轻时对同班帅气男同学的暗恋;有下乡当知情后的心路历程;还有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和事。

从日记中,我能看出老人年轻时的意气奋发、挥斥方遒;儿子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时初为人母的欣喜;也有她下岗后,为了给孩子买一架电子琴,前去四处借钱的辛酸……还有某年,因丈夫出车祸病瘫在床,全家靠她一个人下海到处打拼,照顾丈夫和供养正在上高中儿子。最后儿子学业成就出国了,也成家了。

六年前,老人的老伴过世了,日记里也只剩下对年轻时代的追忆和怀念,还有老伴走后的孤独和对远在他国远乡儿子的思念。

在整理中,我还发现了老人保存着的很多奖状、奖章。从先进知青、村妇联主任,再到回城被选为县造纸厂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还有些厂子历年颁发的各样奖状。其中,里面还夹有老人儿子小时候在学校里得的各种奖状。

特别吸引我的,是挨着床旁靠窗的桌子上摆放的一个黑皮《圣经》及旁边的一个笔记本。

从这些东西里,大致可勾勒出这位老姊妹一生的轨迹:

从小在家庭里是老大的她,吃着比弟妹要多的苦头。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母亲是位家庭妇女。虽然家里生活不太富裕,只有到过春节大年时才能吃到猪肉。但母亲很疼爱她和弟妹,每逢学校放寒暑假时。母亲就把她和弟妹送到乡下外婆家。在那里,她们可无忧无虑的度过假期。

到了她13岁那年,赶上了轰轰烈烈上山下乡运动。母亲是居民站长,带头报名领着她和弟妹来到离县城50公里以外的山村落户当了下乡居民。在乡下,只有她和母亲为伴,弟妹寄宿在外婆家继续读书。

然后是多年后的知青大回城,她也因下乡那年读初一,被落实政策按知青对待回城当了一名工人。后来,她从普通工人做到了副厂长,遇到恩爱的老伴,再后来有了可爱的儿子。

这位老姊妹命运够艰辛的,接下来是下岗,独自下海去打拼。接着是老伴病瘫在床,她一个人拼死拼活。有时白天上完班,晚上还要出门去帮人洗衣服,就为了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

多年来,她一边照顾着瘫痪在床的老伴,一边把儿子培养成才,送到国外。在老伴走了之后,她又独身一人孤独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六年。

前五年,只有她一个人独守空房,欣慰的是,一年前,她信了主,每个礼拜都去教会,有一帮对她特好的老姊妹们相伴与她。让她在人生的最后得着了喜乐和安慰……

这些,都能从老人的日记和那个笔记本中的文字得到见证。

身为一个买房者,一个与老人无关的局外人。我翻看着这些遗物到半夜,为老人唏嘘不已,也为老人的最后归宿结局感到欣慰。

这些物件,承载了一位已逝去的老人,一生的美好记忆,是老人的内心的至宝,但子女却弃之如敝屣。

我把遗物中最重要的几件挑了出来,留下了日记、相册、奖章。还有一本在一九五六年出版的新华字典,还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方面的名家书籍。

最重要的是,保存了老人视为恩典的《圣经》和老人的那个没有写完的读经笔记本。

至于其它的一些物件,我先后通过微信群送给了需要的朋友,最后剩下的杂物,我把它们整理好后,送到了废品收购站……

天色渐亮,旭日冉冉升起,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桌面上那本圣经更是耀人眼目……

思索良久后,我做出了决定,带上老人留下的《圣经》,还有那个笔记本,去了教会。虽然我还不是基督徒,但因着老人在笔记本中的一句话,我必须去教会,成全老人走前留下的遗言,实现老人最后的心愿。

他在笔记中,是这样说的:

“我身体不好,孤独艰难的过了五年。在我69岁生日的那天,我一人游荡在大街上。突然,我听到了优美的歌声。顺着歌声找到了唱歌的地方,原来是一所教堂。

那天,我在教堂待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教会人都走光了,牧师送了我一本《圣经》,还让几位姊妹送我回了家……”

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她还写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无论是谁得到了我这本《圣经》和笔记本。请把《圣经》送还到教会交给牧师,让牧师有机会送给和我一样需要的人。因为和我有相同命运的人,需要神的光和温暖。我的读经笔记本,请送到我的坟头,埋在坟旁。在天国,我要继续写下去……”

后记

老人的《圣经》,在那天我是送到了教会,也交给了牧师。在听了牧师对我的一席话后,我不禁触景生情,再次向牧师讨回了这部《圣经》。

因为我突然感到自己也很需要这本圣经,我自己目前的状况,或多或少也有点类似老人最后的情景,独自一人在家,时常感到孤独。不过,与老人不同的是,我的儿子在南国特区城市生活,但也两年没有回来了……

再后来,我带着这本不同寻常的《圣经》,去了教会,慢慢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而那个笔记本,也没有送到老人坟头,而是被我留下了,我要继续完成老人没有写完的读经笔记。

再后来,我就写下了这篇福音小说的故事,发到国内一家知名网站上。无意中,这篇文章被老人在国外的儿子看到了。他还专门回了趟国,找到我,拿回了在我这儿的母亲全部遗物。阿们!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西北地区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