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疫情反弹,教会可重拾“微聚会”崇拜模式

提起主日崇拜,今天国内信徒自然而然地想到,主日里信徒赶往教堂,参加一场有多位同工参与服侍、某位同工上台主礼、众诗班员登台献唱、某位牧者上台证道、台下许多信徒静坐参会的一种传统崇拜模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崇拜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今天教会主日崇拜的唯一模式。当提起信徒聚会,国内教会信徒想到的也只是主日崇拜,周间堂内查经、祷告和见证聚会,以及在教堂或信徒家中举行的小组聚会。

无线广播诞生且被广泛应用之后,也诞生了“空中崇拜”或“空中聚会”;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又诞生了“网络崇拜”或“网络聚会”。特别是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实地聚会停止期间,“网络崇拜”或“网络聚会”得到了推广,并冠以新名词——“线上聚会(崇拜)”,且将实地聚会崇拜,称之为“线下聚会(崇拜)”。以上这些崇拜或聚会模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出席人数较多;最小的小组聚会,出席人数最少也有七八位。当然,信徒亲近神还有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模式,即个人灵修,也称之为个人崇拜;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有人称之为“自牧”。

那么,信徒的信仰生活模式除了上述聚会或崇拜模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聚会或崇拜模式呢?

笔者通过查考圣经,发现还有一种聚会模式,它既不同于线上和线下的各种聚会崇拜,也不同于自牧。为了与上述的聚会或崇拜模式区别,本人称之为“微聚会”崇拜模式, 就是只有两三个人进行的聚会模式。然而,这种聚会崇拜模式,似乎已经在今天的教会中完全失落。故此,笔者建议今天的教会应当重拾,并在信徒中间倡导、推广;特别是在当前宗教活动场所“双暂停”之下,更加有必要重拾和推广。

此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述“微聚会”崇拜模式:

一、“微聚会”崇拜模式的圣经依据。

“微聚会”或“微崇拜”是有圣经依据的。它记载在马太福音18章19-20节:“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这是主耶稣亲自的教导。这里就提到了“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从主耶稣的这一教导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主耶稣出来传福音,拣选门徒,建立教会时起,就创建了这种“微聚会(崇拜)”。也可见耶稣不仅重视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聚会,例如,用五饼二鱼喂饱了其中五千个男丁的那次聚会(路9:12-17);也十分重视“微聚会(崇拜)”,因为主耶稣应允信徒——“我在他们中间”,例如,耶稣登山变像的那次山上聚会(路9:28-36)。

也许有些人认为两三个信徒在一起充其量只是信徒之间的交通,不应当叫做聚会。但是,主耶稣很明确地定性为“聚会”(“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可见,只要这两三个信徒在一起,以正式会议的方式崇拜神,就是一种聚会。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微聚会”崇拜模式在今天的国内教会里完全失落了。笔者认为,这一失落,应该是从教会由地下走向地上时开始的。

今天,因疫情的影响,国内大多数地区在疫情防控上已进入“临战状态”,这些地区的教会已经执行和落实了“双暂停”,就连小组聚会也都叫停。但是,人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还是许可的。那么,今天的教会就应当根据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重拾和倡导“微聚会”崇拜模式。

二、“微聚会”崇拜模式的具体作法。

笔者建议:时间上,理所当然要固定在主日里,至于是上午还是下午或晚上,可以由参会的人员协商而定准,但不可占用本堂会主日线下或线上崇拜的时间,每场崇拜持续时间建议固定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地点可以灵活些,基本上应以其中一位信徒的住所或工作场所为主,也可以选在户外的某一较安静的场所(比如,公园、社区广场僻静处,也可选在郊外空旷处)。聚会人数控制在三至五人(建议限定三位信徒,这样若邀请一至两位慕道友,也就不会超过五人);在崇拜程序上,完全可以采取教堂里的主日崇拜程序,由一位信徒主礼,由全体信徒唱诗,然后由一位小牧证道;崇拜期间应有祷告、读启应经文、同背使徒信经、同诵主祷文和带领人祝福等。在服侍上尽量人人参与。且应当有严格的聚会纪律,比如,聚会期间关掉手机,不可随意走动,不可交头接耳,应当严肃,存敬畏神的心,不可嘻嘻哈哈,穿着应当端庄得体等等。如果,没有讲员,证道这一项目,可以改为播放教会牧者的讲道录音,或播放由本堂传道人推荐的网站讲道音(视)频,还可以由一位信徒诵读一篇讲道集里的讲章(这样,可以解决没有人牧养的实际问题)。总之,应当严格参照在教堂里的主日崇拜程序进行,形成一种主日崇拜氛围。

三、“微聚会”崇拜模式的实际好处。

笔者看见“微聚会(崇拜)”至少有以下八点好处:

1、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以这次疫情为例:一方面,“微崇拜”参会人数只有三个信徒,可以视为个人的信仰生活,不属于教会组织的宗教活动。从而,不违背“暂停一切崇教活动”的防疫规定。而且也符合防疫要求,因为执行“双暂停”地区,在防疫措施上并没有实行“封城封村封路”,同一区域人员尚可三三两两一起活动,特别是同一社区人员也不存在疫情传播隐患。另一方面,“微聚会”又是主耶稣所认可的“聚会”。从而,满足了基督徒“不可以停止聚会”的信仰生活要求。

2、能真正实现人人皆祭司。

圣经教导我们,在新约时代的信徒,人人皆祭司(彼前2:9)。既然是祭司,就应当服侍神和人。但是,以教会或小组为单位的聚会,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可能实践人人都是服侍者,总有一些人单纯是被服侍者,并且总有些人长期是被服侍者。然而,“微聚会”崇拜模式,只有三位信徒,人人都有参与服侍的机会,且必须人人都参与服侍。这样,人人都既是服侍者,也是被服侍者。从而,每个、信徒都充当祭司的角色,发挥了祭司的作用。

3、更好的布道传福音模式。

在进行“微聚会”崇拜时,可以邀请一两个朋友或亲人来一起参加,如果是在信徒的家里举行,就可以直接邀请这家里未信主的成员参加了。聚会前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交通,向被邀请者传福音。特别是被邀请者都是十分熟悉的人,谈话可以直接,气氛也会融洽;就是福音对象当时没有接受福音,也会与福音对象建立较切亲的友谊,为下次向他们传福音,争取了有利条件。其实,这种传福音的方式,就是个人布道;相比布道会而言,能够更为有效地领人归主。

4、易掌握且便于组织实施。

一方面,由于参会人员只有三位信徒,且住所毗邻,故此,容易守时。另一方面,人人都承担某项圣工,聚会不可能有观望和推让的现象,人人都能进入角色。同时,崇拜程序是按照平时教堂里主日崇拜程序,信徒都十分的熟悉,从而,也十分便于掌握和操作。

5、能够做到全面地顾及信徒。

因为,这种聚会模式基本上是走进信徒的居所,所以可以顾及到一些特殊的信徒,如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信徒。从而,也克服了“双暂停”后,老龄信徒难以牧养的问题。

6、能够实现精细地牧养信徒。

这样的聚会,是小牧者与信徒面对面的聚会,聚会前后可以面对面的交通,面对面的发问,面对面的探讨。这样,如同给信徒开小灶,可以当面答疑;可以根据信徒的属灵状况,进行牧养,有利于照顾到信徒灵里的真实需要。

7、也有利于栽培平信徒领袖。

因为,这种聚会崇拜模式给人人提供了服侍的机会,且要求人人都必须参与服侍,这样长期下去,一些信徒会成长为平信徒领袖。

8、有利于建立信徒间的友谊。

三个信徒一起聚会,更有利于彼此了解,彼此照顾,信徒间的友谊就会很快建立。

总之,今天的教会应当重拾“微聚会”崇拜模式,教会领袖牧者应当积极倡导,并予以推广;且应当使其与教堂里的主日崇拜或各种小组聚会一样坚持下去,成为教会一种习惯性的聚会和崇拜模式,并使之与其它聚会崇拜模式并存,以弥补其它聚会崇拜模式的不足,也使之成为信徒不可或缺的信仰生活,成为教会的日常事工,以促进教会的复兴和增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湖北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