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圣乐教育的影响与滋养

圣婴降生在马槽,长夜静悄悄,天使报佳音,牧羊人来朝拜,歌颂救主已降生。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同时也是一曲最美的圣乐之赞歌。耶稣降生就为我们传递了一曲世界上最悠远、最绵长、最美好的天上圣乐。可以说,救主耶稣是伴随着圣乐之歌来到人间的。由此可见,圣乐拉开了救主降生的序曲,同时也像我们启示了一个真理:圣乐对于教育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圣乐教育的精髓在于不是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而是透过音乐理念与音乐素养的传递,从而让一个人获得生命的整体发展,其中包括审美能力、情商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圣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减负”,因为不用去参加繁琐漫长的考级,也不用去费尽心思地进行排名,这就无形地给我们更多地释放空间与施展空间。而圣乐本身就是一种减压剂,可以在舒缓情绪、缓解压力等多方面给予我们积极的裨益作用。所以说,圣乐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自由、更加开阔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拓展思维、开拓视野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也为教育中的人格、素养、灵商的培养做出了创新性探索。这就是圣乐教育的宗旨之所在:在培养良好习惯、增强其集体荣誉感、锻炼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让我们不但学到音乐知识,更学会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

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人对己的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者采用某种有效手段,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让年轻一代接触到圣乐活动策划本身,让他们的想法与构思得到实践,从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团契的“小小主人翁”,而圣乐活动的宗旨就是让大家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意得到挥发,信心得到提升。各种有创意、有建设意义的主题活动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他们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接触到了不一样的视野,也会碰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也极大限度地开阔他们的远见、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中,他们最重要的就应该是怀着学习的心,和合作的心与他人共勉,怀着探索与思考的心与新生事物对弈!就像各地教会成立的“青年团契”,通过读书会、音乐崇拜、聚餐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团契的牧养。青年人在团契中更加认识了信仰的真谛,而团契中的圣乐则是像一道桥梁一样联结了他们彼此的心。

引导我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会诗班的圣乐培训中心,通过直接感知培养大家的音乐能力,让大家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节奏感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在培训和实践中,让诗班侍奉人员听、看、感知等认知音乐作品,节奏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大家的音乐思路。为大家提供丰富、适宜的音乐环境,经常组织大家一起欣赏音乐作品,丰富其音乐表达能力,培养音乐兴趣和良好的节奏能力,进一步拓展音乐学习经验。因此,为大家创设一个欣赏音乐的良好环境是教会圣乐培训中不可缺少的环境要求,也是圣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硬性条件。

调动大家音乐课堂的参与和交流意识

在一个老师的诗班圣乐课堂上,他主要提出三点教学模式:提问式、思辨式、启发式。他会根据大家的思路去倾听,多问几个为什么?创造机会让大家说,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老师还积极引导大家进行经验共享,所提出的问题须是开放性的,让全体人员来一次头脑风暴,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做到个个想讲、人人有话讲的效应。在学习歌曲表演力时,老师用提问式教学中对大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知道大家的心理状态、音乐内涵现状与知识掌握层面。而思辨式教学可以让大家之间的辩论与讨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思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大家的知识来源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任课老师,而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与多位、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那里进行知识的汲取与思想的启迪。所以,充分运用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会圣乐课堂的“跨越性、自由性与开放性”。

教会圣乐教育的目标就是不但要让信徒们学习音乐、爱上音乐,更要通过丰富性融合教育让音乐成为大家一生的灵魂伴侣,滋养他们的心灵世界,浸润他们的精神生命。就像一位母亲用《欢乐颂》、《奇异恩典》、《圣夜静》等圣乐来滋养一个生病孩子的童年。这个孩子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妈妈相信圣乐具有疗愈的作用。于是,她就用圣乐的安宁、悠然、静美来陪伴孩子的童年。而孩子在聆听圣乐之时,情绪得到了平复,整个人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由此可见,圣乐是病床上最好的疗伤药,也是孩子心灵的抚慰剂。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也是音乐家奥尔夫所说的:“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