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昌图基督教会历史简要脉络

昌图县,是祖国东北辽宁最北部的一个县,历史悠久, 远在虞、夏、商、周时期到如今均为辽北重镇。同样,上帝之光也照耀着这个地方。2020年10月末,笔者受主内同工委托到昌图八面城探访梁涌泉牧师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这里传道的足迹和基督教在这里的发展,虽然历史资料极少,但是还是有收获,多多少少有一点比较清晰的脉络,所以做一个昌图县基督教会历史沿革脉络的简介,因为真的是现存历史史料不多,只好以“脉络”的方式来还原和留存。

在昌图八面城镇政府办公室的档案室中,笔者在微尘中翻阅档案材料,试图通过镇志来找到当年梁涌泉牧师千里迢迢从山西到这辽北偏僻小镇宣教“拓荒”的记载。但是很遗憾,居然八面城的镇志的档案盒是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纸材料。我继续翻阅,在林爽先生等主编的《八面城历史文化略》一书中看到一点点的文字记载:“1878年,由英国人在八面城建耶稣教堂一座。教堂地点,现在的东街校西侧,财神庙路北侧,面临主街。教堂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有礼拜堂八间,房舍十九间,礼拜堂为西式建筑风格,水泥抹面。当时有信徒一百二十九人,其中,男九十人,女三十九人。1958年,教会解散,八间礼拜堂改为门市房。

1999年,八面城信徒又新建教堂一座,地点在八面城东,二零三国道北侧,新教堂占地三千平方米,礼拜堂为三百平方米的楼式结构,另有房舍十二间,信徒有几百人。”(见图)这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仅此而已。但是感谢主!此次八面城之行也不徒劳往返,还是有些收获的:一是,查阅到八面城的基督教教会历史从1878年即开始,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二年!而那些被人熟知的东北著名的教堂,如基督教沈阳东关教堂,也就是始创于1876年,这里的教会历史仅仅比沈阳晚了二年;二是,现在的八面城教会只知道当年有一位牧师,但是姓名、籍贯等不详。通过山西临汾的张晓华长老提供的信息,我告诉教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张晓华长老的姥爷梁涌泉弟兄(原名梁文海),山西洪洞人,曾在八面城传道,于1933年9月17日被按立为牧师(见图)。这样,八面城教会就弥补了教会历史的一段空白。

为了进一步拓查梁涌泉牧师的传道踪迹,我又来到了昌图县。

在昌图县政府县志办公室,笔者拜访了修史修志的专家何先生,受到热情接待。由于笔者在辽宁大学也是学的历史专业,对修志也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从太史公开始,聊到目前中国现代的修史状况,很是投机。当我咨询关于昌图八面城基督教的情况时,何先生也是表示很遗憾,修志初期的那些“老人”已经退休,何先生手头也没有这方面的史料。但是他还是尽其所能,为笔翻出了现存的一些资料。

据线装本的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的《昌图府志》(见图)、1988年出版的《昌图县志》(见图),从这里看到了昌图县基督教发展的蛛丝马迹,比如《昌图府志》:《教堂教士信教男女数目》中记载,当年“府城”(应该是昌图县城,笔者注,以下相同。)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是“耶稣堂”一座,传道人有三位、“服役人数”(应该是我们现在教会的服侍人员)有一位、信教人数(信徒)弟兄为80人、姊妹为38人;同江口(又名通江子。即今昌图县西南四十五里通江口乡。《清史稿·地理志》 昌图府:“同江口同知,宣统二年改经历。同江口距辽河上游,商船荟萃。)由英国传教士建立的“耶稣堂”一座,传道人中国人两位、外籍一位,“服役人员”两位、信徒弟兄24人、姊妹39人;金家屯(即今辽宁昌图县西金家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 金家屯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由英国传教士建立的“耶稣堂”一座,其中中国传道人三位、“服役人员”一位、信徒弟兄70、姊妹29人;宝力屯(现为宝力镇,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西部)由英国传教士建立“耶稣堂”一座,其中中国传道人两位、“服役人员”一位、信徒中弟兄25人、姊妹16人;大洼(现为大洼镇,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由英国传教士建立“耶稣堂”一座,其中中国传道人三位、服侍人员一位、信徒中弟兄39人、姊妹29人;八面城,也是我此次去的重点地区,由英国传教士建立的“耶稣堂”一座,其中中国传道人三位、服侍人员一位、信徒中弟兄40人、姊妹29人;鹭鹭树(现为辽宁省铁岭昌图县鴜鹭树镇)由英国传教士建立“耶稣堂”一座,其中中国传道人四位、服侍人员一位、信徒中弟兄51人、姊妹25人。

透过上述不完全的史籍统计,我们可以得知:清宣统年间在昌图县有传道人21位,其中外籍(应该是英国)传道人一位;服侍人员有11位;信徒总数为534人,其中弟兄为329人、姊妹为205人。这在清末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要知道,这些地区并不是繁华的都市,而是乡镇,有的还是欠发达的乡村。我想,尽管在清宣统年间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被辛亥革命冲击的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但是能有这些记载已经是不容易了,那些前人们我们不知他们是谁,也许他们不是基督信徒,但是他们的辛劳上帝会记念!

在《昌图府志》之后的1988年版的《昌图县志》记载:基督教在1807年传入中国,当时传教活动范围较小。大批传教士来中国传年代开始的,昌图县的基督教是在1824年(道光三年),由开原教区传入后在昌图城(今昌图老城)、八面城、金家电、三江口、大洼、通江口、宝力镇等地各教会有牧师、传教士、长老、执事和信徒。最盛时期是1941年至1945年,有中人其中外国人1名,信教人员515名。

从伪满到1947年,昌图老城教会信徒有200多人。先后共有牧师2名。1950年,开原来人在昌图成立真耶穌教会,由于两会有些信仰及活动方式不一致,分歧和争执,在1950年3、4月间,沈阳教会来人也没有协商好。同年10月6日两会齐停。1956年重新组织长老会,真耶稣教会设牧师、传教2人,长老1人。

1958年以后,教会散了,传教人走了。1983年肖会士从云南回昌图老城基督教会旧址,并有教友活动日。原有教会房屋十三间被镇办幼儿园占用。现已归回。

教师马多加“文大”期间出嫁后、1978年在亮中桥下洼子成立了真耶稣教会,发展信徒有30多人,在老城居住的基督教徒中有一部分是真耶稣教会信徒。(见图)

对于上述的1958年以后的记载,昌图县的老基督徒略有不同见解。这与修志的作者不是基督徒有关。但是大体上还是准确的。

昌图的基督教历史在官方的记载基本就是这些,也到此截止,1978年以后的历史应该由我们的教会续写。

据我了解,还有两部昌图县史料,民国五年(1916年)出版的辽北省《昌图县志》、1934年的《续修昌图府志》。遗憾的是我没有查阅到。这两部史书在昌图县没有,据介绍大概在北京、大连和辽宁省的图书馆有馆藏,也许这些史书会有更多的昌图基督教发展的历史。求神保守,我想,以后一定会有机会一睹。

那么我们从1988年由昌图县政府史志办公室编撰的上述《昌图县志》中更加有了清晰的昌图基督教发展的脉络:昌图的基督教早在1824年(道光三年)即传入昌图老城,距今已一百九十六年!这个具有政府权威性质的《昌图县志》进一步把昌图县基督教的历史刷新,把东北很多传说中的“最早”建立的那些大教会的历史“甩出去”了近五十年!

这是上帝的荣耀、福音的光照。昌图县基督教在新教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马礼逊受英国伦敦会派遣抵广州,成为第一个来中国的新教传教士记录之后,或者说新教于1814在中国发展第一个新教教徒蔡高,又发展梁发等人之后,距今传入中国二百一十余年的历史中,占据了一百九十六年。这应该载入辽宁、东北、乃至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史册!

通过以上史籍记载,我们再次梳理、归纳、确定:昌图县基督教新教的建立应该是在主后1824年(道光三年),也就是说,在英国人马礼逊在中国传道十七年后,或者说新教在中国产生第一个信徒十年之后,基督教新教传入昌图县,距今已有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八面城基督教的传入在1878年,距今已经有一百四十二年的历史。

感谢主!我们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在这些乡镇有如此兴旺的教会,历史这么长远。这是上帝的美意,我们无法测度。请我们的教会和圣徒记住这上帝所赐的奇异恩典,值得骄傲的教会历史。一切皆出于上帝!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昌图府志》中提到的“耶稣堂”。什么是耶稣堂?根据我个人的信仰经历了解,基督教新教于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被习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这“耶稣堂”其实就是基督教堂,或者说是耶稣教会。只不过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叫法。因为我母亲就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信主的,她当时所处的那个年代我们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就叫做“耶稣教”。我从一小母亲就经常告诉我:我信耶稣,我是耶稣教。所以我打一小就知道耶稣、耶稣教。我通过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信徒聊天中也得知,当时新教确实就是被称为耶稣教。而且我母亲那个年代信主的人,祷告的时候总是爱说“主啊!”、“耶稣啊!”或“上帝啊!”,他们不说“神”,他们那代人看的圣经版本,对上主耶和华父神都是称之为上帝,而不是神。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和合本圣经为什么有“神版”和“上帝版”的原因吧。因为上帝就是指“ 神”,神也是指“上帝”。在《昌图府志》中,就已经把天主教和耶稣教分开记载,足以说明当时基督教的这两个宗派已经被世人区分开了。由此看来,“耶稣堂”就是我们基督教新教的教堂。

我的思考:这次在圣灵带领下,奉主的差派、带着同工的委托去了昌图,虽然没有达到事先想要详细的了解梁涌泉长老的宣教踪迹和事迹的预想目标,但是总体还是有收获,起码为昌图基督教的历史追根溯源,从史料中找到了一些线索和寻觅到一些脉络。神差派我这个历史专业毕业的仆人去,使用我,使我捕捉到了以上的信息,这也是上帝的恩赐和美意!感谢主!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和在思考,我们的各地教会,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有人才、有设备的规模较大的教会,面对我们的历史,不能无动于衷,满足于现状。今天我们教会的兴盛和发展,起源于上帝早在二百一十年前新教传入中国,不要忘记那些为主付出心血甚至献身的传道人、不要忘记当年曾经仅仅是几间瓦房甚至是茅草屋的教堂、不要忘记教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信徒、不要忘记建立教会初期的艰难险阻、起起伏伏。我们应该追思前辈传道人、记念他们,不要忘本。要注重我们的中国基督教历史,特别是本地基督教的历史,注意搜集、整理、发掘、抢救、保存这方面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包括现在还健在的老年信徒的口述信仰经历和教堂、教会历史等等留存给后人,不要让我们中国基督教的历史被我们这一代人湮没、“断篇儿”,那样,我们无法和后人交待,更无法向神“交账”。

我们的教会,尤其是各位牧长,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历史,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义务、我们的一个使命。当然,此项事工对于那些乡镇教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据笔者在辽宁的辽南、辽北走访,恰好是有的乡镇教会是当年传教士传道的地方,有的达到了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地教会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很多教会做得好。有历史的教会,他们保留了一些档案、实物、照片等;新建立的教会,有的每年都会有一本《大事记》,这样延续下去也是历史。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留存一些视频、影像资料,对于照片、文字等要采用电子扫描技术保存在电脑中,并做备份;再就是要归档保存,不可以随意存放,不可以放在个人手中。这应该也是教会的一些事工和教会史的一部分。

笔者带着对着前辈传道人的尊敬心情和求索历史的愿望,克服本人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不佳的困扰,写了五千余字,对稿件先后修改、补充了六次,感情有些起伏,还感觉言犹未尽,唯恐有遗漏和错误。在感谢主的同时,也有些说不出的心酸。往事越百年。现在,在高大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教堂背后、在身着华丽圣服的传道人、唱诗班同工、安逸的环境中,我们是否想到了:之前的先驱们所经历的神迹、历史、故事、苦难、逼迫、杀戮和各种环境,有多少啊!就说远在山西的梁涌泉牧师,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远千里来到八面城的啊!他在传教的时候会遇到多少拦阻、苦难啊!我们会想到,梁涌泉牧师那一代的传道人,在穷乡僻壤的乡镇传道,绝对不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和收入,而是痴心不改的为了福音兴旺。

这样的先哲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效仿的。这不是说我们的教会、教堂还要倒退那艰苦的年代,而是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起初的传道人、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传道“拓荒者”,他们曾经为了福音而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甚至是抛头颅洒热血,为主殉道。没有他们岂会有我们今天信仰的兴盛?忘记他们就意味着忘记三一的神,因为这些都是神家的工、是主的差传。这是传福音的需要、是信仰传承的需要。我们要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铭记历史,爱国爱教、砥砺前行。因为经上告诉我们:“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申命记4:9)阿们!

(感谢昌图县县志办公室何海军先生和八面城镇政府办公室的支持!本图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