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世上盐 山上城

《圣经》马太福音五章13-14节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坐落于人民公园西侧的盐城基督教堂,就像盐一样滋润着盐阜大地,使其永不变质;又像一座闪耀着明光的城屹立在黄海之滨,给迷航的人们照亮前程。

传教士早期在盐工作

传教事工:基督教初来盐城是在民国初年。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American Southern Presbyterian Mission)宣教士白秀生(H.W.White)夫妇携内地传教士刘桂荣、吴新民等一行四人,从徐州经宿迁来到盐城阜宁地区传道。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将传教中心转移到盐城县城。白秀生牧师到盐后积极培养当地传教士,不断将传教事工辐射到县郊的便仓、伍佑一带。1920年前,传教士一直租用亮月街的一间民房聚会,后来购置盐城北大街堂子巷(原“三星”浴室斜对面,现解放北路93号地段)一块地,正式建造教堂。当时正式信徒已有十几人。这座教堂虽小,却是盐阜大地上的第一座教堂。此时,堂务和传道工作主要由白秀生牧师夫妇和戴世荣弟兄负责。1925年,美南长老会继续差遣刚由华北神学院毕业的陈桂芬同工来盐支持白秀生牧师夫妇在盐的传教事工,此时信徒人数已经增至30人上下。1930年,美南长老会又差遣新婚不久的乔汉儒(Bridgman)夫妇来盐城协助白秀生牧师的宣教事工,不久后他们的长子在盐城出生,并起名叫乔爱华(David Bridgman)。乔汉儒夫妇主要在盐城乡郊一带植堂布道。1931年,陈桂芬长老被派往如皋地区传道;次年,韩国传教士韩晨钟受差会的差遣来盐城地区传道,三年后,韩国汉城教会调其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白秀生夫妇受差会调遣前往江西地区传道,而盐城地区的传教事工则由先前来这里的乔汉儒夫妇接续。直到1948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乔汉儒夫妇离盐归国。由于兵荒马乱,此段时间盐城地区信徒人数增加不多。

医疗办学事工:早期传教士在盐不但从事传教工作,他们还积极行医办学。先后设立了“福音医院”,帮助当地老百姓就医看病。同时创办了学校,解决许多教友子女教育问题。白秀生夫妇将原先亮月街租用的民房买下,改作福音医院,用西医给老百姓看病行医。由于治疗效果甚佳,为当地百姓所接纳。后来,由于病人不断增加,他们将医院改迁至现幸福路的“小洋楼”那里,扩大了医疗救助的规模。由于战乱不断,白秀生夫妇受调遣离盐,医院事工举步为艰,直到被迫闭门歇业。传教士在盐还创办了学校。起初,是陈桂芬长老的夫人在盐城创立了小学,其中多数是信徒的子女(吴建华老牧师就曾在这所小学读书)。后来,教会还创办了淮美中学。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先生早年曾就读于此校,并在此校参加了地下党的读书社。现在的盐城中学在创办初期,校址也是在淮美中学(淮美中学旧址,位于现盐城中学校内)。

解放初期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外国传教士纷纷离华回国,中国教会不再受外国差会的控制,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先前从华北神学院毕业的李寿民、吴建华、张全献三位同工相继来盐城地区传道。建国初期,由于教会失去了差会的支持,所以很难在经济上得以自养。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传道人生活更是举步为艰,他们不得不放弃全时间传教工作,改以边工作边传道。吴建华同工边在龙冈中学教书,边负责便仓、建湖一带的传道工作;张全献同工边在射阳县中学教书(后调至盐城市第二中学教书),边负责盐城教堂的事工。李寿民同工边务农,边负责大冈、南洋、伍佑一带的传道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宗教信仰被视为牛鬼蛇神。教会被迫关门,信徒被勒令停止聚会,传道人也纷纷被劳动改造,教产被一些单位和个人强行占用。新中国成立这二十多年来,由于人们不断投入到各种政治运动当中去,整个中国的教会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之中。特别在文革开始后,教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信徒被迫放弃了信仰,但仍有少部分信徒在家中自行偷偷聚会。十年浩劫,虽是对教会和信徒的一次沉重打击,但更是对广大基督教信徒和传道人的一次火的洗礼。

落实政策后的盐城教会

文革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原先被占用的教产相继归还给教堂,一些传道人也得到平反,恢复工作。1980年教堂重新开放,信徒陆续抱着谨慎观望的心恢复聚会。起初聚会时,信徒只有十多人,后来随着社会时局的不断稳定,信徒人数逐渐加多。同时,一些原真耶稣教会背景的信徒,因聚会场所狭小,所以每周六临时借用北街教堂作聚会场所。随着信徒人数增加,但教牧人员奇缺。1983年,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在北街教堂按立张全献和孔祥锦两位同工为牧师,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盐城地区教会自主按立的第一批牧师。同年,盐城市基督两会也正式成立,孔祥锦牧师任盐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第一届主席,张全献牧师任盐城市基督教协会首任会长,兼负盐城教堂的全面工作。两会办公地址假盐城基督教堂。 

1983年,因城市道路扩建,教堂需要动迁。为配合拆迁工作,教堂临时租借城西中学后面的几间平房作聚会临时聚会场所。同时,经政府主管部门和教堂协商,同意教堂和其它六处的教产归政府所有,政府为教会易地无偿重建新的教堂。

经双方商定,新建教堂地址挪至东河村一组(黄海西路14号北侧)。1986年,新教堂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堂及附属用房共占地约一亩。教堂主体为砖混结构,两层,一楼为聚会区,二楼为市两会的办公用房。教堂西侧为生活用房,南侧是车棚。     

随着教会有了固定的聚会场所,在教牧同工的共同努力下,此时信徒人数已增至七八十人不等。1989年春,教会同时按立了吴建华、李寿民二位同工为牧师。同年,在江苏省基督两会和爱德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市卫生局的同意,教堂成立了“爱德”医院,张全献牧师任院长。医院聘请了一些离退休的医务人员坐诊。设有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等诊室。在爱德基金会的帮助和支持下,给医院捐赠了X光机、B超检查机等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医疗器械。医院的成立,不但方便了附近居民就医,也给信徒看病提供了方便。医院时常为贫困信徒减免医疗费用。医院还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多次赴响水、滨海、射阳等教会,为信徒义诊,在众多信徒中间留下了美好的见证,同时也有利于福音在当地的传播。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爱德医院在全省教会中已小有名气。但由于张牧师年事已高,也因缺乏后继人才,加上管理不善,医院于1996年宣告解散。同年张牧师因健康原因正式退休,直到2001年息劳归主,在世八十三年。

新世纪教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发展,信徒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教堂现有空间也显得格外局促。进入廿一世纪,经济迅猛发展,信徒人数也不断增加。为了整合资源,明确分工,各方面工作做得有条不紊。2006年春天,市民宗局对市两会、市教堂主日与安息日聚会的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市两会办公场所搬离市教堂,市堂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安息日聚会搬离,到新教堂聚会;市教堂主日背景的信徒仍在原处聚会。至此,基督教两会与两个教堂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直到2006年3月,在市民宗局和市两会的直接指导下,对教堂管理委员进行改选。经过信徒的民主选举,陈德宏同工当选为新一届堂委会主任并负责全面工作。新一届堂委会产生后立即着手对老教堂进行全面的维修装璜。将教堂二楼全部打通,作为崇拜的闭路电视区。对教堂的外观和院落都进行了彻底维修和装饰。整个工程用了近一百天的时间,耗资近三十万。

维修后的教堂内外焕然一新。教堂门楼采用哥特式单塔建筑风格,十字架高耸入云。教堂外墙主体以锈红色为主,加上白色窗线,错落有致。正厅前的四根白色罗马柱庄严矗立,托起“盐城市基督教堂”七个镏金大字。夜晚的教堂,更显尊荣气派,霓虹闪烁,十架放光,整个教堂成为黄海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维修结束后,教堂在硬件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先后添置若干台计算机、投影仪、印刷机、专业摄像机等办公器材,同时加强在软件方面的建设。教堂制作了自己的网页,提供了绝好的对外宣传平台;同时教会拥有了自己的会徽,昭示了教会的信仰理念;专门制作了教会管理电子系统,对所有信徒实行会员制,做到了有效的牧养和管理。目前本堂正式注册在案的信徒已达到二千多人。每个礼拜天有四次崇拜聚会,另外还有数次的周间聚会和小组聚会。教堂目前有四位神学院校毕业的专职人员,三位牧师。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堂空间狭小,经政府同意,教堂需易地重建。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盐城市区将新添一座既散发着古典气息,同时又具有现代特色的大教堂呈现在我们面前。相信她必像盐一样,调味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又象一盏巨大的明灯照亮盐城这片大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