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再谈“因信称义”

十字架
十字架

因信称义一直以来是基督教新教所独尊崇的教义观,但是因信称义的教导,在保罗的书信中一直受到争论。“称义”对保罗所传讲的福音到底有多重要?马丁路德视称义为保罗思想的中心点,但另外有学者不认同。在近代的学术探讨中,对保罗思想中的称义观有以下三个立场:1、第一种立场认为因信称义是保罗的中心思想,代表人物有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以及近现代学者邦坎(G. Bornkamm)、康哲民(H. Conzelmann)、盖士曼以及柯帖尔(K. Kertelge)。他们认为保罗思想的中心是“称义”。2、但是有些学者并没有把因信称义的教义当做保罗思想的核心教义,例如史怀哲认为保罗的中心思想是信徒与基督同死同复活,马挺认为保罗的中心思想是与神和好,桑德森认为保罗思想的中心思想是与基督一同有份。3、第三种立场综合前两个说法,认为以上各个学者对保罗思想的中心探讨都是一样的思想,只是从不同侧面来探讨神在基督里为信徒所成就的事情,代表人物为耶利米斯(J. Jeremias),他认为保罗思想的中心不是称义,乃是神的恩典(法庭上无条件的特赦和饶恕)。称义是描述此项恩典的方式之一。  本文的重点不是探讨称义是否为保罗核心思想,只是来描述在保罗书信中,信心、称义和恩典之间的关系。本文共有两部分。一、罗马书中有关因信称义的核心经文。 二、因信称义三要素:信心、恩典、称义。三、结论。

一、罗马书中有关因信称义的核心经文

在中文和合本圣经的罗马书中,明确记载因信称义的经文有两处:“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罗四11)和“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五1)。除此以外,涉及有关“因信称义”的经文还有很多处,在这里特别指出几处核心经文: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一16-17)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 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三22-26)

“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四16)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和。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五1-2)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9-10)等。

仔细观察以上经文发现因信称义涉及到三个要素:信心(faith)、恩典(grace)、称义(justification)。下文就以因信称义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其内涵。

二、因信称义三要素:信心、恩典、称义

1、信心

信心的希腊字是“pistis”,保罗共使用一百四十二次,而这个词在新约其他地方只出现一百零一次,另外保罗使用动词“相信”(pisteuo)五十四次,形容词“信实的、可靠的”三十三次。可见“信心”这一字群是保罗书信的特色。

(1)信的对象 

对保罗来说,信靠神是信仰中最主要的重心,他认为基督徒就是一群相信的人(罗一16,林前一21),他说的相信并非肤浅表面的经验,而是从心里深层的经验,信心的焦点就是耶稣基督以及他从死里复活。罪人不能够依靠行为赚取救恩,必须信靠神,就是对基督要有信心,所以基督徒的信心是放在耶稣基督上的,或者是基督徒藉着信心进入与耶稣基督的联合。布特曼引用罗马书十章9节指出“基督徒信仰的本质就是承认耶稣是主,同时相信他已复活这一神迹”。

(2)信是蒙恩的重要条件

保罗在罗马书一章十六节说:“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从“信”的动词时态来看,属于陈述的现在式,指人要主动、持续地信靠福音。“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9-10),凭着相信,救可以进入神的恩典之中。

(3)信是称义的唯一方法

在罗马书中,保罗以亚伯拉罕为因信称义的代表,亚伯拉罕被神称为义不是藉着律法和行为,乃是因着信(创15:6),在此,信不再关乎到人的作为,乃是关于上帝的作为。

(4)信意味着承认我们是罪人,无力离恶行善

对保罗来说,信心意味着明白自己是有罪的,同时承认神已经藉着耶稣基督的死为我们提供了赦免的恩典,信心意味着承认我们无力自救,同时承认神已经成就所有必须做的,提供给我们救恩。

(5)信意味着委身

那些相信的人不但明白自己的不足,更是已经将自己委身作基督的子民。信心有许多层面,例如信心与十字架、信心与称义、信心与律法等。

2、恩典

在新约中,希腊文“charis”一词有三分之二是指“恩典”,几乎全部出现于保罗书信中,出现最密集的是在罗马书(二十七次)以及哥林多书信(哥林多前书十次,哥林多后书十八次)。在保罗书信中,“恩典”一词带有恩惠的意思。若是以神或基督为主词,意指神出于恩典对人采取的作为,是人所不配得的,对保罗而言,最重要的真理就是神在基督里为罪人成就了救恩,救恩无法赚取,乃是神恩典的赐予。保罗有关恩典的信息,可以用以弗所书二章5节为代表:“你们得救是本乎恩”,神的恩典意义及其丰富,可以回溯到神在创世以前的拣选(弗一3-6),在保罗的信息中,有的时候“恩典”和“福音”交互使用(西一5-6),但恩典最基本核心的意义是指神关键性的事件,是神在信靠他的人身上彰显现时的、末世性称义的恩赐。这恩赐源于神的恩典,人藉着信心才能够领受。

3、称义

保罗书信中与“称义”有关的用语源于旧约,表达“正直”(rightness)、“公正”(rectitude)的意思。而非“义”(righteousness)的意思。这个词在旧约较多以动词形式出现,多指称义是神的作为,保罗也经常用“称为义”(dikaioo),而较少使用名词“称义”(dikaiosis)。动词显示出神的大能,把罪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完全扭转,使神能够宣告信徒无罪,使他们能够与神和好。

然新约极少讨论称义的教义,但其事实却布满新约每一个篇章,整个基督教的使命就是建于这个基础。称义(justification)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意义。也就是过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使我们今天的人与神好,并且在将来面对神审判的时候使我们脱离神的愤怒,宣告无罪。称义是基督徒生活的开始,也是其最终的结局,所以称义是罪人蒙神悦纳的过程。具体来看,保罗的称义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因信称义与约的身份

上帝给以色列在约内的祝福只是临到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吗,对于没有亚伯拉罕血统的外邦人,如何蒙上帝祝福?保罗在加拉太书三--四章明确回答:“凡相信耶稣基督之福音的,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种族背景不再成为是否是亚伯拉罕子孙的障碍。

(2)称义的基础乃是耶稣代表性的死与复活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全世界的人都被圈到罪中,神要与人立约,必须首先处理罪的问题,只有藉着神儿子的死才能够解除罪对人的辖制(罗3:24-26,五8-9)。耶稣亲自担当了人的咒诅,以致除去神人之间的拦阻(参加三10节)。藉着耶稣的复活,神宣告耶稣和信靠他的人已经在神面前称义(参罗四24-25)

(3)从末世论的角度来看,在今世人本着相信而得以称义(罗三21-26),在末日的审判中,人的整个生命也会被神接纳。因为信心本身是神赐生命的一个记号,也是透过圣灵而赐下的(林前十二3)凡是神开始的工作,他都必然成就。(腓一6)

(4)因信称义就是要把教会建造成一个新群体,一个更新的以色列民,不再分犹太人 ,希腊人乃是超越一切种族与社会界限的群体 (加三28),保罗特别指出,外邦人要成为基督徒并不需要先做犹太人才能够成为神的子民,坚持要外邦人成为犹太人做基督徒,这样做本身就是拒绝了福音,以为耶稣所做的不是足够(加二21,五4-6),另外保罗警告外邦人,不要犯另外一个极端的错误,以为现在的犹太人被神弃绝了(罗十一13-24),神将来还要拯救以色列民。

(5)因信称义其实就是“藉着恩典因信称义”的简写。

这与请看好行为的态度毫不相干,刚好相反,保罗要求信主的人都能活得像一个与神立约的子民(罗六章),倘若我们的信是真实的我们的好行为是必然的(林后十三5)保罗反对“律法的行为、并且反对那些企图依靠守律法而赢取做约民资格的人,针对希望守全律法做约民资格的人,保罗指出:1、人不可能守全律法,律法只能显出人的罪。2、这样的努力只会使恩典变成只有一个民族能够享用的权柄,就是那些拥有犹太律法的人,但神的心意是万人得救(罗三27-31;加三15-22)。雅二14-26节与保罗神学没有冲突,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真理而已。

三、结论

保罗时代提出称义的真理有当时的背景,而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处境,在教会历史中,“因信称义”包含的意义比新约的处境更广。中世纪天主教对因信称义的理解受奥古斯丁的影响,认为称义者就是神把爱倾倒在人心里面,使人归向他得以称为义,但是需要人们要以善工赚取神的恩典,马丁路德为要对抗这种思想,提出人称义乃是神白白的恩典,不是人的善工。 在今天流行的基督新教中,也常常忽略称义与重生之间的分别,而把“因信称义”当做一种口号,一种近于浪漫主义或存在主义观的基督教。但愿通过因信称义中三个要素:信心、恩典、称义的区分使读者能够对因信称义有更深入一些的认识。

(注:本文原载于“全人关怀”微信公众号,福音时报蒙允刊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