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2019基督宗教研究论坛举行 有学者解析“农村宗教热”说法

2019年10月19-20日,基督宗教研究论坛暨基督宗教研究的中国性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文华大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合办。

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美秀教授分享《从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后看中国教会的未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云峰教授分享《反思“农村西方宗教热”:事实还是迷思》;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院长游斌教授分享《什么是中国意识的圣经学?》。

在《从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后看中国教会的未来》的演讲中,王美秀研究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第一,简述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的意义;第二,简要介绍和分析临时协议签署时国内的一些重大变化和过去四十年宗教政策的演进;第三,展望国内天主教会的未来,并给出适当理由。

王教授认为,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的签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改善了作为地方教会的中国天主教会与普世天主教会和其他地方教会的关系。

随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云峰教授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分析,反思了“农村西方宗教热”,涉及农村宗教构成、农村信徒的社会人口特征、农村佛教与基督教的对比,以及河南与广东两省农村宗教状况的对比。

研究发现,城乡地区的信仰分布相似,在信徒的宗教实践活跃性、组织化程度、对宗教重视程度等方面城乡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因而难以认为宗教“热在农村”。从农村内部佛教与基督教的发展对比来看,佛教规模更大,整体上不存在基督教独大的局面。从广东与河南农村宗教的对比来看,前者以佛教为绝对主导,后者是基督教与佛教平分秋色,农村西方宗教热只是局部现象。

卢教授认为,所谓的“农村宗教热”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言的,当时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受破坏,大量信徒转入地下,因而出现宗教凋敝之象。而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恢复,宗教发展也开始“回温”。根据两次“宗教白皮书”,我国1997年约有宗教信徒1亿人,2018年约有宗教信徒2亿人,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宗教凋敝到如今的2亿信徒,看似宗教“很热”,但回顾建国初期,周恩来曾在1956年说过“我国宗教徒差不多有1亿”。当时中国人口有6亿多,现在中国人口接近14亿,如此看来,在一个长时段内,我国宗教信徒的认可占比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当前的‘宗教热’可能只是一种回温,农村宗教到底热不热还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

修远基金会曾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现状》,提出“西方宗教在当前我国农村的宗教生态中一枝独秀,基督教信众占比在农村占95%以上,地下基督教(家庭教会和邪教)占基督教的70%左右,天主教在农村的传播稳中求进”,“在北方农村中,基督教信众业已占其总人口的10%到15%,且呈急速增长趋势”。由此可见,报告的作者几乎把农村宗教热等同于农村西方宗教热,暗示着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更有利于宗教的发展;而“农村西方宗教热”的提法则意味着西方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尤其迅猛。但这些观点并非不证自明,而是有待检验和反思。

为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云峰教授等人进行了调研,以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简称CFPS)为主要数据并结合该调查前两轮追踪调查的部分数据,回答了几个问题:第一、宗教是否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更为蓬勃,或者说农村是否存在“宗教热”?第二,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是否在我国农村一枝独秀?第三,南方与北方的农村地区是否在宗教发展状况上存在差异?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调研人员通过图表数据对比了五大宗教在我国城乡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对比农村佛教与基督教,比较河南与广东的农村信教状况。

通过对比发现,农村宗教的发展水平既没有比城镇更高也没有比城镇更快,在基督徒比重的增长、信徒的净增长等方面,城镇甚至还要高于农村,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宗教在城镇的发展反而更值得关注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我国发展迅猛,根据“19号文件”和第二次“宗教白皮书”以及最新研究,基督徒人数从1982年的三百万增长到2018年的近四千万。但其发展有地域偏好,基督教在局部地区,比如河南农村,已经成为第一大宗教,但其实和佛教徒的规模也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就规模而言,基督教仍小于佛教。

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宗教热”的说法本身需要斟酌,所谓的“宗教热”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宗教凋敝而言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声称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百分之十几,宗教在我国仍然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

在《什么是中国意识的圣经学?》的演讲中,游斌教授对圣经学在中国的开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实现由圣经研究向圣经学的转变,中国圣经学不应仅仅对接于自现代以来的各种圣经评断学,而应对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犹太基督教经学传统;应认识到现代各种圣经评断学对于中国圣经学的重要启发意义,并使中国的圣经研究真正成为中国圣经学,在对圣经评断学的积极成果加以吸纳之后,通过“综合创新”之路,使圣经学成为具有独立身份的思想文化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中国圣经学的个殊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意识尤为关键。只有这样,中国圣经学才能使圣经及其所承载的犹太基督教传统,在当下中国进入到与中华文明的深度互鉴对话之中,基督教中国化亦可从中获得深沉的动力。”

此次论坛包括三个分论坛:基督宗教与跨宗教、跨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宗教研究;基督宗教的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史研究。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