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关于教会小组的反思

沙头角堂小组事工培训
沙头角堂小组事工培训

引言

教会小组这几年异常盛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笔者所在的教会也在做小组,本人也是一名参与小组的同工。对于小组,一开始懵懂,后来有机缘参加学习,教会也在同工们的推动下发起小组运动,现在坐下来想想,在小组的事上,我还是刚刚起步。不过,在经历几年的小组生活之后,笔者认为是时候对教会小组进行一点个人的反思。

一、教会为何会选择小组?

有人认为教会之所以选择小组作为教会运营的模式是因为小组小,好操作,笔者对此不以为然。笔者小时候曾练习软笔书法,字写的很大,有个长辈说,字要先写小,小字都不会写,写那么大干什么,要想写好大字,必须从练习小字开始。这种的理论是否有科学和实践的依据,我们需要实践而论。笔者作为一个小组同工,实践之后发现小组是小,但它功能齐全,操作起来也要费心、费力、费钱,并没有因为小而更加容易。因而笔者认为教会会因为小组好操作来作为教会选择小组的理由不能成立。因而不能一笔概述,说它小就好操作,它的实际远比想象的难得多了。那么为何教会要选择做小组?

1、传统教会发展呈现瓶颈。

中国教会到底多少人是一个谜,但不管多少人,中国教会在过去的两百年是飞速发展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看见上帝特别的恩典给教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会的发展赶得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令人欢喜,令人羡慕。然而近几年,教会的人数增长比较慢,教会的属灵传统比较散,教会的管理层比较烂。当慢、散、烂一起的时候,教会呈现出来的是外强中干。教会对内,灵性无法复兴;教会对外,作用无法体现,逐渐树立高墙,自娱自乐于庙堂之中。有个前辈总结说,教会对上帝没有热情,对会友没有热情,对福音没有热情。这种种迹象表明,教会的发展呈现出瓶颈。因而很多同工在进行反思,如何改变这样的颓废状态,百思不得其解。当自己的问题日趋严重,然而同工们发现有些小组教会格外复兴。当自己教会不行的时候,突然发现人家的教会人数暴增,这个对比,令我们嫉妒、羡慕、恨,因而我们就去学如何令教会的人数暴增的方法。

2、新兴教会开拓需要元素。

今天很多人看不顾传统教会的古板,呆滞,缺少活力。很多人在教会中,什么是教会不太清楚,教会的责任是什么不知道,教会需要作什么不知道,教会的主究竟是谁,教会应该如何在地上建造,教会的终极关怀是什么都不知道。因而我们就把教会当作社会的组织进行管理,结果,地上教会的世俗化日趋严重,教会就渐渐地失去教会性。因而很多人就自我揭竿而起,发展自己的教会运动,成为新兴教会。他们看不中传统教会的种种问题,教会刚开始,人数少,理论多;传统少,创新多;束缚少,舒服多。因而很多新兴的教会发展小组模式,这样便于管理,便于从小到大的成长趋势。

3、教会管理的需要。

教会人数少的时候好管理,教会知识结构单一的时候好管理,然而人数多了,知识层面多元了,那么问题就多了。教会靠一两个管理人员远远无法满足教会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大量的次级管理人员(一方面他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他是受管理人员管理的),因而很多人把教会群体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成份,这样便于管理。至于这种次级管理人员的等级需要根据教会规模来分。

因而笔者认为教会之所以选择小组作为当今教会运营的方式是因为传统教会的发展出现瓶颈,新兴教会的发展需要,以及教会管理的当代需要。

二、教会小组的特点

教会小组的发展是瞬间的,它的传播速度飞快,那么它一定有它的独特性,所谓特性可分为优点和缺点两种属性,那么我们就简单地讨论下教会小组的独特性。

1、教会小组的第一个特点:小。

教会小组,所谓小组就是它小,这个小主要呈现在它的人数上,小组理论规定小组最佳聚会人数是6-12人,一旦人多了就建议分组。因为人数多了,一方面不益于管理、交流和牧养;另一方面也会让小组聚会失去它原本的质量。6-12人,这对于大型的教会就会凤毛麟角,好操作;对于刚开始的教会也可以适应。因而6-12人,这意味小组成立的门槛是不高的,而且6-12个人意味着人数的弹性不是很大。

2、教会小组的第二个特点:重关系。

小组因为小,它就需要并要求人与人之间充满一种良好的关系。教会人数太多,无法兼顾到所有人的需要,就连使徒行传时代的教会,也因为人数的增多而产生供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会特地选了专业人员来处理饭食。因而教会把小组的人数小群化,就是要让小组成员可以兼顾彼此的需要,在需要中建立彼此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

3、教会小组的第三个特点:可复制。

教会小组之所以这么快速的发展,就是因为它的可复制性,你有好的模式可以复制给我;我有好的作为,可以复制给你。理论上小组是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优势让小组越来越健康。

4、教会小组的第四个特点:发展周期快。

小组因为小,它的人数少,就容易满,一旦人数增加了,就要产生分组,每一次的分组就是一个周期,健康的小组它的吸引力有很多,人数增长的速度就会很快,那么它分组的速度就会很快,这种分组的速度和它的周期是呈反比的。

5、教会小组的第五个特点:瓶颈期也多。

表面上看,小组有很多优势,笔者也不得不承认它的优势,然而小组因为它小,它无法集中力量,导致小组很多时候因为过小而衰亡,因为它小,它的问题也比较多,它的瓶颈期相对于大教会也来的快一些。

三、对教会小组的一点反思

教会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这个工具不能替代教会的本质。研究和发展小组理论的人很棒,然而对于他们的追求不能超过对上帝本身对追求。笔者认为首先,教会的牧者要深入了解教会论,作为教会的一员,教会论不清楚,会导致教会在这个时代中犹如瞎子领路,哪怕是白昼提灯也会跌进坑中,不仅自己在坑中,也会让跟随我们的人一同跌倒在坑中,这个坑不是一般的坑,而是无底坑。

教会的复兴不能靠学。教会复兴的关键是在于神的道,而不是在于人的数量。加尔文认为真正的教会在于圣道的宣讲和圣礼的施行。今天教会为了追求人数的增长绞尽脑汁,甚至为了教会的数量降低教会中道的质量,因而我们所传的福音是为了吸引人而不是为了满足神。福音不是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的,事实上,在教会中唯有高举神的道才能真正让教会存留到永远。

教会选择小组切勿跟风和盲从。应当祷告后,三思而动。教会作小组的目的是什么?教会如何作小组?教会在作小组的时候要如何处理好教会本来的传统和事工都需要深入讨论。笔者觉得最重要就是我们在处理小组和主耶稣的时候的关系,谁是最终的荣耀者,谁是最终的主宰者。有时候发现我们会过多的主张方法超过信仰,主张高举方法的主超过高举万有的主。

教会的复兴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可以千遍一律。今天我们受电脑的影响,以为复制黏贴就是可以产相同的果效,事实证明,管理人员不同,信徒的背景不同,教会的文化不同,复制黏贴的小组模式无法都成功。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教会是在高举耶稣并为之付出努力和代价才会真正有价值。个人认为你为教会出多少力,教会也对你出多少反作用力。换句话,你愿意为教会委身,教会就有可能复兴,反之,你以为藉着一套模式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是痴人说梦。因而笔者建议作小组的教会应该反思。

结论

小组模式是非常好的模样,笔者在此并不贬低它的作用,然而将教会的复兴寄托于一种模式未免有点托大。随着快餐文化的盛行,很多人的心比较散,教会也比较散,我们在满足人心灵满足的时候,就会模仿其他人。然而我们要明白教会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模式,而是耶稣基督。基督徒要明白基督和认识基督,我们的见证就会吸引万人来归属神,这是千年不变的恩典。回归基督,回归圣经,回归教会优良传统,改变我们牧养者和被牧养者的生命,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都可以得到教会的复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