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牧师传奇》连载之七——主教印象(2)

编者按:《牧师传奇》是广东教会一位牧者所写的人物传记,传记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外公孙溥俊老牧师一生中发生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感人故事,再现了老一辈牧者忠于上主、忠于信仰、甘心舍己、乐于奉献的精神。愿上帝藉着前辈牧者的见证,激励更多的年轻同工追随主耶稣的脚踪,勤做主工,忠勇向前……

“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啊,求你记念这仇。”——诗篇137:7

最爱国 ——曾友山主教

曾友山主教生于1911年,比姥爷年长了十余岁 ,他们也是在中央神学院相识的。当时曾友山还不是主教,刚从加拿大留学回来。听姥爷说,曾主教是那种极其严肃、不苟言笑的人,所以神学生们都不太愿意接近他,只有姥爷愿意接近他,还亲切地喊他“大师兄”。其实姥爷接近曾主教是有目的的,曾主教在加拿大留学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姥爷说,自己是为了练英语口语才接近曾主教的。所以,他们见面时多是以英语交流。

接触得多了,姥爷渐渐发现,这位不苟言笑的“大师兄”虽然表面严肃,其实却有一颗火热的心,他热爱祖国,关心教会的命运,忧国忧民。当时在圣公会内部正盛行一股“风”,许多圣品同工都以“名门正派”自居,将其他宗派贬为“左道旁门”,张口闭口不离“使徒统绪,圣事神权”, 一些中国信徒自创的宗派,如使徒信心会、基督徒聚会处等,更是被斥为“邪魔外道”。长此以往,势必使圣公会自我孤立。曾主教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多次在教内的大会上提出批评,更撰写了《论上帝恩典的普遍性》《上帝恩典临格万民》等文章,对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加以归正。

在曾主教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张《犹太教碑文》 拓片的照片,大家都以为这是珍贵的文物,谁知,曾主教却说:“这是国耻的象征”。原来,曾主教留学加拿大时,有一次,他的老师——一位著名考古学教授邀请他和几位同学到家里吃饭。席间,这位老师得意扬扬地说起自己在中国时,曾多次通过非法渠道把大批中国的文物偷运回加拿大,这座犹太教碑却在开封民众的保护下没能偷运成功,只带回一张拓片,送到了博物馆,所以非常“可惜”。末了,他恨恨地说“这群刁民”。曾主教看到老师完全不顾及自己这位中国人的感受,听到老师霸道的言语,他义愤填膺,当即拂袖而去。第二天,曾主教专程到博物馆拍下了这张照片……

是啊,国家遭受侵略,备受蹂躏,公民就没有尊严可言。

曾主教与杜嫦英师母于家中合影.png

曾主教与杜嫦英师母于家中合影

(未完待续)

注:本文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牧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