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宗教中国化”系列之十二: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 以土山湾画馆画作为例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同治三年(1864),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设立孤儿院。为培养收养的孤儿以及贫困儿童的谋生能力,创设了土山湾工艺院。史载:“堂中工场有印刷、装订、绘画、照相、冶金、细金、木工、水雕、泥塑、玻璃制作等。绘画师约有四十人,所绘者均为圣洁之宗教画,或于纸、或于布、或于石、或于玻璃,无不精美。”土山湾画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丁悚在《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中说,土山湾画馆的绘画作品“以临摹写影、人物、花鸟居多,主要都是以有关天主教的宗教画为题材”。当时,随着各地天主堂的建立,圣像需要数量日益增多,工作室制作的圣像作品供不应求。史载:“中国教友喜爱的圣像绝大部分都由这所工场绘制印刷;还有圣堂里用的装饰和用具,在辽阔无边的中华帝国各地的无数教堂里,几乎都能看到。”

土山湾画馆引进、传授各种西方绘画技术,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工艺相结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工艺美术人才,也陶冶了一大批海派艺术大师。1942年,徐悲鸿在《中国新艺术运动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道:“天主教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可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土山湾画馆在复制西方圣母像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其绘画艺术品,尤其是油画、水彩画,继承了利玛窦以来的“中西会通”的风格,在当时的中国独树一帜,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这些绘画作品将中国绘画元素融入到天主教绘画技巧中,由此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以土山湾画馆的天主教画作为例,说明当时中国画家们对于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尝试。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中国馆的参展作品中,有上海土山湾画馆的中国画家们专门创作的4幅水彩画,分别是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著名人物: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和徐光启。这4幅画作,现存放于美国旧金山大学。画作的风格,都是以西方素描技巧为基础的中国式人像绘画,堪称近代时期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4幅画作都采用了中国水彩原料,画作的载体是中国画通用的宣纸,装裱形式也是中国画的立式卷轴式样。画作中,都是人物居中,周围放置着浑仪、西琴等道具。画作顶端都有一篇人物小传,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马相伯所撰、书法家夏鼎彝书写,这也是中国画通行的做法。

另外一幅流行于世的土山湾画馆的代表作,是油画作品《中华圣母子像》,画像作者是刘德斋。这位19世纪末土山湾画馆的重要油画家,曾为佘山教堂和董家渡教堂创作过许多油画作品,他的作品极具特色,在西方化模式中注入了浓重的中国化色彩,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作品的白描风格。当然,这不是完全传统意义上的线描,“与当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相比,显然它属于此传统,然而画面上还是透露出一种全新的绘画经验”。《中华圣母子像》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件作品的原作已经失落。不过,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展出的“中华圣母子像”桌屏,就是根据这幅作品创作的,因此可以从中领略这幅作品的风采。这是一幅典型的中西合璧之作:画中人物都身着中国清朝宫廷服装,宝座下铺设华丽的盘龙花纹地毯,宝座后面的屏风上交错点缀着篆体“寿”字,屏风两旁则以山、树木、房屋、塔作为远景,完全是中国样式,他运用的“造型语言”带有中国民间年画的特色,可以算是一种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实践。

此外,名为《徐光启和利玛窦谈道》的巨幅油画,也是出自土山湾画馆的名作。这幅画作今已不存,但是可以从很多留存的照片以及仿制画中看到。这幅作品曾经置于徐家汇天主堂住院内,“悬挂在底层休息室内,占了整块墙面,画上人物和真人一般大小,栩栩如生。”该图的基本构图是前景的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全身立像,背景则是教会场所的空间格局,背景中间是一幅关于圣母子的宗教画面。这幅作品由于“采用西洋油画色彩结合中国工笔画的笔法和格调绘制”,所以“轰动当时国际美术界,被视为稀世珍品”。

其实,很多土山湾画馆的画作都具有中国特色:不仅是人物服装、背景陈设等等大多采取中国的样式,而且画家运用的绘画语言,比如,突出线条、色彩平涂,不采用明暗法,也具有中国画的特色。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样式和造型的改变,这实际上是土山湾画馆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的一贯风格,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7年第10期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