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教会的“薪尽火传”——从保罗对提摩太的培养想到的

在《庄子·养生主》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从表面意思来看,是指木柴虽已经烧尽,但是火种仍要留传。后世则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要一代代地传下去。有时候想起我们有一些教会,讲台上的牧者十几年如一日,都是一些老面孔,年轻的面孔很难出现在教会的讲台上。即便有年轻的神职人员毕业来到教会,教会领导人也不敢大胆使用,往往先让年轻的神职人员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年轻的神职人员得不到讲台侍奉历练的机会,个人灵命成长的速度变得沉滞而缓慢。

最近查考圣经,当阅读到“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腓1:1-2)这段经文的时候,心中有种感动。我认为: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教会,教会领导人应该明白“薪尽火传”的意义,让教会里年轻工人象火种一样兴旺和燃烧起来,一代一代地接续下去,成就神在地上的荣耀。

关于保罗提到的提摩太,圣经是这样记载的“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利尼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徒16:1-3)提摩太是保罗福音所生的儿子,路司得人,他的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名叫友尼基。在腓立比书中,保罗是这样介绍提摩太的:“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腓2:22)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写上提摩太的名字,使他与自己并列。我认为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含义。

1、教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

“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传4:12)

主耶稣差遣门徒出去传福音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基本原则,不是要求每个使徒独自出去“单打独斗”,而是“两个两个”的出去。因为主耶稣顾念每个使徒的软弱,知道使徒独自一人无法承担神的重托,每个使徒都有被帮助的需要,有互相协作的义务。在整本新约圣经中,我们可以发现:保罗传扬福音所走过的佳美脚踪,都是有自己的同工团队的,如巴拿巴、西拉、路加、提摩太、提多、革勒士、百基拉、亚居拉、推基古、以巴弗提、马可等,保罗告诉我们:每个教会除了至高无上的神,其余所有的人都是同工,责任不同,分工不同,应该要有团队协作的同工意识,教会事工绝对不应该是教会领导人或者少数人的独角戏。

2、教会要重视年轻神职人员的培养。

翻开圣经,我们可以看到神在“接班人培养”方面的重大作为。如摩西对约书亚的培养、巴拿巴对马可的培养、以利对撒母耳的培养、耶稣对使徒的培养等等。刚来到教会的年轻神职人员由于年轻和缺乏经验,权威性不足,在短时间内往往不容易获得教会同工和弟兄姊妹的了解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教会领导人和年长的牧者必须对年轻的神职人员予以大力的帮助和扶持,在灵命成长上要予以培植和教育,在教会服侍上要给予平台和空间,在个人生活上要予以关心和照顾,增强年轻神职人员的责任、信心和归属感。

3、教会年长的牧者要敢于放手交棒。

在摩西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摩西把自己培养的接班人约书亚叫到自己的跟前,把带领以色列民的任务郑重地交给了约书亚。“摩西召了约书亚来,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对他说,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要和这百姓一同进入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你也要使他们承受那地为业。”(申31:7)

写腓立比书的时候,保罗已经年纪老迈,自觉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准备死亡了。“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3)。

福音的接力棒需要薪尽火传,代代相续,保罗在书信中写上提摩太的名字,就是让教会的信徒知道,自己在福音的事工上准备交棒,让新的年轻一代接班,把福音的事工传续下去。福音的传扬、教会的发展是一场永远持续的接力赛,不是一个人的短跑。交棒是异象的传递,接棒是使命的延续。交接棒是一代一代异象的传递与延续,交接棒是这场接力赛的关键。没有成功的交接棒,要么教会美好的异象功亏一篑,要么每一代领袖都需要自己独立辛苦折腾,导致自己疲惫不堪。摩西走了,约书亚接棒;以利亚走了,以利沙接棒……

保罗的书信就是最好的交棒指导,保罗告诫提摩太:“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2:2)

圣经中关于福音事业的传承和接续的记载,是让我们随时要知晓神话语的伟大意义:我们每一个教会,要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要学会接待、尊重、使用年轻神职人员。圣经特别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教会与福音的事工必须延续到主耶稣的再次来临。薪尽火传,培养、造就、使用年轻工人是教会不可忽略的责任,一定要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切勿临渴掘井,临渊羡鱼,这一点需要每个教会重视和谨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西新余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