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一名农村教会传道人的事奉随想

连续外出讲道将近二十天了。这些天来心里一直是沉重的。

不为别的,只因听到了很多可喜的声音。某某教会刚刚成立了青年团契,每周五晚上都有团契聚会。某某教会的每周固定查经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某某教会每周日下午的初信栽培也已经开展了好多年,现在已经成长为门徒培训了。某某教会每周都有同工会议,每个星期都会总结前期工作、讨论当下的重点、计划下一阶段的任务、祷告反省自己的事奉状态。

反观自己所在的教会,好像除了乐队值得受到最大的关注之外,就只剩下诗班和主日学会被提及了。然而诸如青年的牧养、系统的查经、对新信徒的灵里成长的关心却基本上不存在于同工的交通和祷告中。大家只是每七天过一个主日崇拜,每年举办几次奋兴会,每逢节期投入极大精力的排练节目,除此之外,细化的牧养喂养、圣餐礼、针对某特别群体的关注、对各部同工的定期属灵栽培也不多见不被重视。

本该活泼的教会生活却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僵化和重复。

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意义之于基督教也是有极大益处的。外出参观学习其他兄弟教会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对于自身教会光景的固步自封、自以为够好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光照刺激。虽然不应照搬全抄应该因地制宜,但是取长补短的谦卑心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认知,必会给教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改观。

如果眼界再扩展一些,看看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到国家部门、企业单位、超市商场、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小到学生工人农民,无不争先恐后的竭力追求完美和幸福。而教会却不慌不忙的迈着轻盈的小步悠然自乐的过着自以为已经够复兴的小日子。

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大概就是当下基督教领袖同工们的写照。温水煮青蛙的魔鬼伎俩时常得胜、不冷不热的,不光是老底嘉,还有我们。

该怎么办?说的多,提建议会让领袖们不高兴,不说又心里不是滋味,眼看着别的教会有声有色的开展着事工实在是羡慕。有心想做,却是力量薄弱。教会缺乏各种人才,我们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礼拜天的外出讲道我也是能推就推了,在本堂做个普通信徒,把电脑和投影设备利用起来尽量让崇拜时的诗歌和讲道更直观更方便的呈现给大家。

其他还能怎样呢?有人劝我祷告吧,求神带领,神有他的时间表,既然现在没有开展各种事工,说明教会不需要,神的时候没有到,不要多说,不要跑到主前头。还有人说现在应该谦卑不应该故意没事找事。

还有说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慢慢推动,但是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若自己寻找同心的同工去做一些事情,会不会引起人们的的疑惑,以为这帮人想要搞山头主义,不知顺服权柄,想要自己搞小团体主义。

说什么的都有,该得过且过,忍耐等候,还是如何。迷茫了,已经凑合了十来年了,是不是再凑和十来年也无所谓。可是将来的审判怎么办,能交上账吗?

昨天下午从外面做工回来去了教会,领了祷告会。比较沉闷,大家都是祷告几句就没有声音了,唱诗也带不起来。重要的是教会的同工几乎没有参加的,仿佛祷告会只有信徒有权力、有必要参加。我们不太注重教会集体祷告的生活,我认为这是教会同工缺乏深度合一的表现,不能给信徒做榜样,也没有借着团契祷告把教会事工的前景交托给上帝。

正如有传道者说我们最大的悲哀不是祷告未蒙应允,而是根本没有祷告。忘记了教会的事奉若只有计划和事工行动而没有祷告,是任意妄为凭自我服侍,而只有祷告而没有行动却是懒惰、不尽作为人所当尽的本份。很显然,我们的日常状态是前者。热心有,祷告却远远不够,缺乏平衡,没有并重。

据说今天主日又是邀请的外面教会传道人来讲道。教会工人越来越少了,愿意起来奉献读神学的也越来越少了。真正关心教会生态健康的也不多了,“平安了平安了,已经够好了”。果真如此吗?

这是当下教会的悲哀,也是我们自己的亏欠。

又到收秋农忙时节了,对于大部分农村教会来说与教会、信仰有关的种种,又要基本告一段落了。

还能怎样呢……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河南农村教会一名义工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