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徒为何缺少非信徒朋友?

曾经有位弟兄跟我说,他发现身边不少人信主后,社交圈都变了,只限于教会中弟兄姐妹的交往,原来关系不错的一些朋友都没有来往了。这位弟兄说的情况是存在的,确实有些基督徒都局限于教会圈子里,对外面的人际关系漠不关心,那么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呢?

大陆教会深受基要派、敬虔主义等思想影响,很多弟兄姐妹都强调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对于非信徒,不少教会和信徒都有将其妖魔化的倾向,认为世人全然堕落,没有信主的人不可能能行善事,因此跟他们来往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只能出于传福音的目的,甚至有人还将与其他宗教信徒来往视为不属灵的表现。

人类全然堕落是事实,但这是从主的角度看的,在祂看来,普世人类都是有罪的,不完全的,无法达到祂全然公义与美善。而从人伦角度看,大家其实都是罪人,道德品质好坏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存在绝对完美,或绝对丑恶的人。即便是基督徒也有人性的软弱,时常也会顺着本性去做一些上主所不喜悦的事。而非信徒虽然没有认识主,但他们仍是按照上主形象造的,身上还是有残存的美善。正如使徒保罗指出的“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2:14-15)”。

而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也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明人是可以凭着良心行善的。因此认为非信徒无法行善,而基督徒必然圣洁的观点是一种自以为义的骄傲。我们不能说基督徒就比非信徒善良,而要说我们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如此才能使我们谦卑,遵行主的旨意。妖魔化非信徒,进而不与他们交往,绝对不是“分别为圣”的表现,而是骄傲自满,自我封闭的行为。

当前社会对于基督信仰的攻击、批判越来越多,对教会缺乏了解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外人的误读,跟教会自我封闭有不小关系。如果基督徒想要领人归主,岂可不与非信徒交往呢?把自己关在教堂的四面墙里,又如何能让人深入了解基督呢?

与非信徒交往,也会让基督徒时刻警醒。因为基督徒好比天国的大使,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因为很多非信徒都是通过弟兄姐妹的言行来了解基督的。如果我们能活出基督的荣美,自然做了美好见证,能够改变外界对教会的看法。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基督徒也是如此,我们在与非信徒交往时,他们的思想行为,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也能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对于生命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一些品行不端的损友,基督徒最好选择远离,因为他们不仅对生命成长没好处,也有可能造成你人身、财产的损失。不过,假如主明确指示你去改变他们,并赐给你能力,那么就要义无反顾地前往。

(注:本文作者为福建厦门鼓浪屿三一堂信徒)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