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重温《路得记》——关乎以色列人终极救赎和人类道德复兴

 2016年6月5日,卡城福禾堂洪光良牧师以《路得记演义》为题,带领弟兄姐妹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入的思考重温《路得记》的故事,因为《路得记》所传达的讯息,更是关系到人类道德的复兴和以色列人的终极救赎。

读经:《路得记》1:1-16 ; 4:9-22

一、从 七 七 节 想 到 路 得 记

在《利未记》23章15-22节那里,上帝吩咐祂的子民要在初熟节(Feast of Firstfruits)后的第七个安息日的时候庆祝“七七节”(Shavuot)。“七七节”的希伯来文原义就是“多个安息日”的意思。因为这个节日是发生在“逾越节”安息日后的第五十天,所以希腊文就称它为“五旬节”。究其原意,它最初是用来庆祝收获的。百姓届时会将所收割的麦子献给耶和华,并以此来迎接接踵而至的夏季收成和祝福。

在律法中,“逾越节”、“七七节”、和“住棚节”是以色列人最重要和最严肃的三大节期,在这些节期中,全以色列的男性成年人都必须“上行”前往圣城耶路撒冷去朝拜上帝。并且还规定在“七七节”时,百姓必须带同两个有酵的饼来作为祭品献上。这是一年当中唯一可以用有酵(罪)的饼献祭的日子。揣其原因,此举莫非就是为了反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圣洁的缘故,所以就藉献有酵的祭来预表了。

再者,“七七节”也被认为是记念耶和华在西奈山上向摩西颁发诫命的日子。因而可视之为是追忆以色列民族诞生的时刻;但对新约的基督徒来说,则认为这是上帝奇妙安排的一个特别日子,因为上帝就是在这一天差派圣灵赐给所有相信并遵从耶稣基督的人。所以,“五旬节”便被视为是教会诞生的日子了。上帝既然差遣圣灵在这个节日降临,这就再次美妙地表达并展现了上帝对人类的情感与主权。

今年(2016年)的“七七节”,依传统历法的推算就是从6月11日的黄昏开始。当这一天,犹太人的会堂习惯上都会诵读和思想《路得记》这卷书。因为犹太人认为《路得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收割(大麦)的季节,不过这仅仅是原因之一而已。基督徒所重视的,反而是深信《路得记》中的预言和讯息中的意义。因为这卷书所预表的,才是促成圣灵广泛浇灌在世上的关键性启示。我们追踪当初圣灵降临在耶路撒冷众信徒身上的时候,便知道恰恰正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五旬节上。当这一天,圣灵把上帝的国度以无比威荣的模式进入世界。因此,在这个节期当中,我们从万邦和好、在基督里一同得救赎的角度来读《路得记》,就绝对比犹太人“按本宣科”式的读《路得记》更有意义和福气了。

二、《路得记》故事简介

这是发生在以色列“士师时代”的一个家庭故事。故事中的主角路得是摩押地的外邦女子;并不属于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但当她一旦认识了耶和华之后,就深深地敬爱上帝。她的婆婆拿俄米却是一个以色列老年妇人;在她的影响和帮助下,路得才认识耶和华并赢得被赎的殊恩大福。 

某年,因为以色列地发生严重的饥荒,拿俄米和丈夫以利米勒就带着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全家逃荒迁到外邦人的摩押地去。玛伦和基连也都在那里各自娶了摩押女子为妻,她们的名字分别叫做路得和俄珥巴。不久以利米勒就死在外邦了。大约十年后,两个儿子也都死了。只剩下无依无靠的三个寡妇。如果你是拿俄米,你能怎么办呢? 

于是,拿俄米决定返回伯利恒她本族本家去,却劝两个媳妇:“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 几经苦劝,俄珥巴只好和婆婆吻别回去了。但路得却坚决不肯走。她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样, 拿俄米就不再劝她回娘家了。

婆媳两人终于抵达伯利恒,并在那里居住下来。因为上帝又眷顾以色列人,使伯利恒又有好收成,而且此时正是收割大麦的时候,路得于是就到田里工作去了。她来到一个名叫波阿斯的大财主田里拾取麦穗,谁知这个人和以利米勒原是同族近亲。后来,在拿俄米的策划下,波阿斯就娶了路得为妻,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俄备得,这俄备得就是后来大卫王的祖父。 

现在,我们试图对这个故事进一步探讨。

从约书亚那一代人死后到扫罗王登基之前的这三百多年时间,我们称之为以色列人的“士师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都任意而行(士21:25)。《路得记》所反映的应该就是这个时代中一个现实故事。它令我们看到家庭成员由于彼此的互相扶持而产生的美好盼望之外,也看到上帝永恒的救恩不但临到犹太人,同样也临到外邦人。但祂在暗中的赐福却藉人类的忠诚与委身来完成。最重要的是,从这个故事的脉络中,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人类救主的“人子基因”讯息。原来基督的出身竟然如此平凡,这就为所有平凡人的得救坚固了信心。

在第一章中,我们注意到在以色列的“伯利恒”有一个家庭,他们因着暂时饥荒的缘故而离开了故乡。讽刺的是:“伯利恒”(希伯来语:בית לחם,希腊语: Βηθλεέμ)的字义本来就是“面包房”或“粮食之家”的意思。现在,一家之主的以利米勒(字义:我的神是王) 竟然胡涂地带同妻子拿俄米(意为:喜乐、甘甜、我的子民) 和两个儿子玛伦(意为病痛)、基连(意为失败、憔悴)径自离开这个“面包房” 而前往敬拜邪神偶像的异邦去。这家人因一时的饥荒就不能在原地坚持,这不啻是提醒我们在面临困难处境时应该如何坚守立场和信仰。从这个层次来默想,就可以比拟为上帝娶了自己的子民以色列之后,他们却因追求更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离开祂、并沦落到充斥着邪神偶像之地。古时如此,于今犹甚。

不久,以利米勒就去世了,这就象征着“上帝的同在已经离开了犹太民族”。 至此,拿俄米唯一的寄望就落到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的身上了。但他们的名字却再一次预示了犹太人离开上帝之后所遭遇的可怜光景。他们虽然都各自结婚并娶了摩押地的女子俄珥巴(字义:调头)和路得(意思:朋友)为妻,但是不久,这两个本来就不健康和不体面的儿子也都相继去世了。

就在万念俱灰的时候,拿俄米听说上帝又赐福自己的子民以色列了,祂使以色列地又有好收成。于是,她决定动身回归伯利恒的这种表示, 无非也是向上帝回归的意思。临动身之前,她要求两个媳妇各自回娘家去。一来是她已经没有任何指望可以给她们,二来也不忍心耽悞她们的青春,三来则是想由她们的娘家各自替自己的女儿去想办法, 她自己便可以不再承担责任。几经挣扎和费尽唇舌之后,俄珥巴才依依不舍地和拿俄米吻别回到摩押地的娘家去了,只有路得坚持不肯离开。她对拿俄米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得1:16-17)。看到这个外邦女子的坚持,拿俄米便带同路得一起回归伯利恒了。 

三、《路得记》的深层意义

从《路得记》的故事中,我们通过角色的表现和真情的互动,借着多个对比而获得了属灵生活上的暗示。例如:伯利恒与摩押地、以利米勒的逃荒与拿俄米的归回、拿俄米之甜与玛拉之苦、路得的婆家与俄珥巴的娘家、波阿斯的承担和某人的放弃、俄备得的诞生和玛伦、基连的死亡等等。再者,从路得、拿俄米、波阿斯等人身上,我们也看到外邦人和犹太人之间在感情上的逐渐磨合和发展,这不啻也让我们觉察到被以色列人一向视为等同“外邦人”的基督教会,日后和以色列人之间也出现了互动的先兆。

这对婆媳回到伯利恒之后,拿俄米的感慨是很自然的。她自叹“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得1:20-21)因而打算将自己原先的名字由” 拿俄米”(甜)改成“玛拉”(苦),这是何等地悲惨。

她们抵达伯利恒的时候正值收割大麦的季节,其中同样藴藏着由空虚悲苦的境况回归到丰富欢乐之地的潜台词。这其间,为了养家,路得不得不到田间去拾取别人遗落的麦穗,这是仁慈的上帝律法所允许的。所以,拾穗算是一种自食其力的“工作”, 而非乞讨或求人施舍。在“工作”中,路得才有机会戏剧性地邂逅了以利米勒的一个近亲,就是“大财主”波阿斯(强大有力的意思)。他特别有理有节地关怀、保护、照顾着路得,让她在自己的麦田里捡取麦穗。这里的属灵意义无非折射出:外邦人如果甘心情愿地依照摩西的律法进入以色列家的“丰富麦场”,就一定可以如路得一样也得到以色列上帝的保护。这应该也是命运开始改变的关键。就在波阿斯示意要路得“留在这里”的时候。路得却想知道波阿斯为何会如此善待她。他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赏赐。”(得2:11-12)

看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路得这个外邦女子之所以如此蒙恩得福,竟然是因为她能用慈爱的孝行去奉养拿俄米的缘故。可知孝行本身并不分地域邦国,凡以慈爱孝行对待长辈的人都必蒙上帝的喜悦和赐福。何况《十诫》对人的要求,除了必须全心全意敬畏上帝之外,首先就是要孝顺父母了。中国文化向来注重孝道,因此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国脉才特别蒙上帝赐福而万古不衰。可惜近代因受到各种外来思想妖风的蠺食和蛊惑,令本来纯良的国粹精神中的诸多美德都逐步消失了。于是巧伪欺诈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血腥和仇恨替代了骨肉之间的温暖亲情,亷洁堕落为贪鄙,无耻代替了贞操;一切都讲革命而不讲扶育。因而造成社会道德的溃散。幸而当今的为政者已经觉察到中华文化必须重整和复兴了;所以,值此重建中华文化价值观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同为炎黄子孙的中国基督徒,尤其必须自觉地端正态度,认真地重估并重建忠于国、孝于亲、仁于人、爱于物的美好精神。与此同时,若能虚心地从《路得记》中汲取积极的精神营养,这对提高国人的道德质量和社会责任感,应该都是有益的。

当路得在以色列的麦场上“工作”过后,她将拾取的谷物带回来奉养婆婆拿俄米。看到媳妇的辛苦和孝心,拿俄米受感动之余,同时也惊喜地发现,这个用慈爱照顾路得的波阿斯,原来“那个人是我们的至亲、赎者。”(得2:20)当她看到路得所得的祝福和对那个人产生感恩之情的时候,便强调“这个是我们的救赎者”。照此观点来演绎,我们也同样可以意识到,有朝一日,犹太人若能感觉到基督的教会始终都在对他们关怀和祝福,相信他们也终将会认识并归向他们的救赎者,祂就是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

接着,拿俄米就着手为路得策划如何可以“赢得波阿斯的遮盖”( “遮盖” 和上帝的“翅膀”是同一个希伯来字)。另一方面,也因为路得始终没有随便找个年轻人作依傍,上帝就给她预备最美好的赏赐。是故波阿斯早先祝福路得的话终于得到应验和成就。不过,大财主波阿斯虽然已经爱上这个外邦的“贤德”女子(贤德女子的“贤德”与大财主的“大” 是同一个希伯来字),却始终坚守依照传统习俗行事。在十个德高望重的见证下,他先让另一个近亲“某人”决定肯不肯“赎”路得;等这个“某人”作了拒绝的决定之后,波阿斯才毅然迎娶路得为妻,同时又向城门囗的众人郑重公开宣告:“今天你们都是证人,我己经向拿俄米买了以利米勒、基连、和玛伦所有的财产。”(得4:9)

至此,拿俄米先前所有的沮丧、绝望、痛苦与折磨都由这位“救赎者”来承担了。因为波阿斯说:“摩押人路得,玛伦的寡妇如今成了我的妻子,为了要保留已故者的产业,他家族的名也得以保留不至消失。你们今天都是这事的证人。”(得4:10)

这个故事对我们基督徒所引发的思考可能就是:一个外邦女子之所以必须加入,原本就是为了要让已死者的名字得到保存。这就使人联想到以色列离开上帝救恩的结果终必如以利米勒、玛伦、基连一样“死”去;而忠心、诚恳的外邦人路得得赎的结果反而会成为以色列的益处与复兴。何况得赎的外邦人并没有取代以色列的地位而是为了保存以色列而已。

波阿斯和路得终于结为夫妻并喜得麟儿,人们给这个小孩子起名叫做“俄备得”(就是“仆人”的意思)。意义上他也成了拿俄米的儿子。并且被视为是拿俄米的拯救者。一如时人对她所说的“祂会恢复你的生命,并给你新的活力,使你安享晚年。因为你的媳妇爱你,为你所做的比七个儿子所做的更多。”(得4:15) 这就意味着拿俄米的被救赎已经完成。然而,“外邦女子路得” 的最大象征意义,无疑可视之为“属基督的新妇” 就是教会。她又要反过来“赎回”类似以利米勒、玛伦和基连这些以色列人的名字和产业。但这项伟大、神圣和艰难的使命,在《路得记》中仍然是一项象征而已,其真正完成的使命,却有待我们这些已经蒙主救赎的“外邦人”去承担了。

再者,我们更可以象征性地视拿俄米为那些愿意回归上帝的犹太人的代表。透过《路得记》的亮光,让我们相信和看见,终有一天,所有犹太人都会藉像波阿斯的祖母喇哈和妻子路得这些外邦人来重新获得上帝的救赎。我们更加相信,摩押女子路得所做的美事,“外邦人”里面的最大群体中国教会也必能做。也就是说:基督的爱和救恩既已“赎回”了中国自己的教会,中国人的教会终必也会成为以色列人的“赎者”和祝福。因为从仁爱、谦和、忠孝的文化道统和历史轨迹来看,最和摩押女子路得孝亲敬老美德接近的恐怕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综上所述,《路得记》所传达的讯息,恐怕就不止是两个女人的婆媳关系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人类道德的复兴和以色列人的终极救赎了。

《路得记》刻意用一个经过浓缩的家谱来作结,因此说“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得4:18-22)其实这个家谱却是有意为“新约时代”《 马太福音》的耶稣家谱透射出一束救恩的曙光。我们看到在十个男性名字的背后,竟然要靠三位渺小而伟大、卑贱而高贵、被赎而赎人的外邦女子来缔结历史的关键。她们便是第一代法勒斯的母亲(伊拿印人)他玛、第七代波阿斯的母亲(迦南人)喇哈、和第八代俄备得的母亲(摩押人)路得。而这些人偏偏就是人子耶稣基督血统上的外邦因素。由此可知,“以色列人”虽然是上帝的选民,但至终的“得赎”却非凭借后来居上的蒙恩“外邦人”不可。因为,上帝并非只作犹太人的上帝,也是作外邦人的上帝。上帝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些受割礼的犹太人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外邦人为义(罗3:28-29)。犹太人如果继续执意坚持抛弃上帝,那么,作为愿意回归的“外邦人” 反而要后来居上了。

四、诗化的《路德记》“十二拍”

第一拍:小 引

摩押好女名路得,大孝美名传四极,连同妯娌俄珥巴,服侍婆婆尽心力。

灯下读经忆伊人,且歌且吟长太息,外邦女子有忠良,人间何处无表式。

第二拍:逃 荒

士师秉政未成国,人祸天灾常不测,犹大地方伯利恒,遭遇饥荒民缺食。

以利米勒一家人,一妻两子迁异域,儿子玛伦与基连,拿俄米是贤妻室。

第三拍:遭 难

摩押寄居十年日,两子成家未独立,基连迎妻俄珥巴,玛伦娶妇名路得。

惨事无端接踵来,父子三人先后卒,夫丧子死难为家,孤苦无依情堪恤。

第四拍:惜 别

犹大又逢好时刻,风调雨顺好播植,老妇落叶欲归根,难分难舍别两媳。

长媳无奈回娘家,路得坚随婆婆侧,发誓你神即我神,再言你国即我国。

第五拍:回 归

老妇不忍再驱逼,偕媳归来人惊诘,十年人事苦与甜,今是玛拉前是蜜。

伯利恒本是粮仓,斯时适逢割大麦,路得持家费思量,径往田间拾麦粒。

第六拍:巧 遇

中年财主波阿斯,敬神爱人心仁慈,一日偶来麦田里,惊见路得美丰姿;

便问此是谁家女?仆人一一尽告之,听罢原委生怜悯,吩咐仆人善待伊。

第七拍:慷 慨

财主嘱她莫远离,免在别处受人欺,安慰关怀供饮食,路得谦陈感恩辞。

竟日拾穗一伊法,回家报与婆婆知,既知此人是亲属,婆婆暗喜有所思。

第八拍:定 情

愿望女儿得佳期,老妇盘算自敲棋,催促路得巧妆扮,夜来好伴波阿斯。

掀开脚盖陪他睡,依计而行莫迟疑,星光闪闪情脉脉,一夜佳话美如诗。

第九拍:公 证

至亲某人怕吃亏,权利让与波阿斯,城门十老同作证,脱鞋宣誓符族规。

路得至此终得赎,重披嫁衣唱于归,最乐最是拿俄米,一媳更胜七男儿。

第十拍:同 房

上帝向民覆双翼,波阿斯遮盖路得,财主贤妇字同源,克尽夫纲与妇则。

男欢女爱乐悠悠,不久诞下俄备得,承先启后寻根源,上下十代相承袭。

第十一拍:荣 耀

老妇怀抱俄备得,虽是孙儿若己出,以色列中享名声,家族民族见曙色。

曾孙玄孙代代来,耶西大卫人人识,路得后裔出耶稣,外邦女子光史帙。

第十二拍:余 韵

上帝恩典无偏私,未许人间筑藩篱?摩押女子尚如此,神州蒙福更可期。

有信有望更有爱,何况中华重四维,基督原属全宇宙,万邦归主此其时。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