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第12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论坛学者观点:“代理的宗教”、中国宗教为“人本主义”、信徒关心社会公正

第12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论坛于7月17-18日在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机构100多位学者专家及研究人员参与。在论坛中,有学者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国际知名宗教社会学家格瑞斯·戴维提出了“代理的宗教”,我国宗教学者魏德东认为中国的宗教文化为“人本主义”;所出调查结果也不同于平时人们的“认为”,如钟智锋博士的报告显示,“信徒关心社会公正”的赞同率高达75.6% ,并非关起门来过自己的生活。

格瑞斯·戴维(Grace Davie)教授提出新概念“代理的宗教”

格瑞斯·戴维是国际知名宗教社会学家、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她曾在1994年针对英国和欧洲宗教的发展提出“信仰而不归属”的概念。在本次论坛中,她分享了刚出版的新书《英国宗教:一个持续的悖论》中的“代理的宗教”这一新概念。

“代理的宗教”指的是绝大多数人不去教堂参与活动,他们将自己的信仰让少数的专职人员来代理。这些被代理的信徒重视专职人员的工作,如果专职人员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会愤怒。这些被代理的信徒在家庭成员洗礼、婚礼和丧礼时会到教堂参加活动。

戴维还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欧洲大多数人选择被代理的信仰时,信仰在公共话题中却越来越热。

魏德东博士:中国的宗教是人本宗教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博士认为,宗教分为神本宗教与人本宗教,神本宗教是以神为本,为了荣耀神,人本宗教则是以人为本,是为了个人的益处。

魏德东指出,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中有80-90%的人有宗教信仰,而中国只有22%的人有宗教信仰 。在这些宗教信仰中,相信独一神论的人数占了70%,其中包括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一神论的一个特点是信靠,比如基督教的教义“因信称义”。

与神本主义相比,中国的宗教文化是人本主义。在这种宗教观中,没有创造者,人是主宰,神是为人服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神。与独一神论相比,中国人缺少一种宗教归属感。

钟智锋博士:宗教信徒关心社会公正

许多人认为宗教信徒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生活,然而,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宗教调查”项目的一项数据显示,“信徒关心社会公正”的赞同率高达75.6% 。五大宗教在慈善和社会服务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佛教在慈善上贡献的更多,基督教和天主教在社会服务上有更多的参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