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宜春万载县中心教堂奠基 福传历史已有百余年

2014年12月20日,江西宜春市万载县中心教堂奠基典礼在教堂新征用的土地上举行。

据《宜春市志》,万载中心教堂系1986年批准设立,起初开放为基督教聚会点,设于县城小北关路信徒揭梅华家。1994年,迁至万载县南大路32号侨台公司仓库,更名为县中心教堂。

随着聚会人数的增多,万载中心教堂弟兄姊妹继续择地重建教堂。据万载县民宗局,2009年7月底,教堂新征地工作初步落实。新堂地址位于万载县康乐街道,批准建筑面积为1679.42㎡。

万载县基督教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

万载县隶属宜春市。宜春基督教源流可追溯到120年前。据宜春市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英籍传教士在宜丰县城瑶义翁祠设教堂,发展信徒数人,是宜春市见载最早的基督教传教活动。

在宜春传教的主要有中华内地会德化盟会、江西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江西区会。

内地会由戴德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在上海建立。光绪十五年(1889),樟树、临江开始有内地会租用小旅店为临时布道所的定期布道活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内地会上海总会派遣英籍骆世宁牧师到樟树传教,第二年在县城建立了总堂。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内地会在樟树、临江、袁州三处建立总堂,在樟树店下、永泰,高安东角里,宜春、万载建立了五处分堂,有教堂10座,外籍传教士及家属9人,华人布道员6人,信徒76人,在宜春创办育德小学1所。中华民国期间,内地会在临江办有德生医院和新生初级小学,在万载创办了博爱小学。抗日战争期间,临江、樟树的内地会发展一度停滞,袁州总堂宜春、万载两地则有所发展。

民国31年(1942),宜春县有教堂9座,分堂24处,信徒310余人,万载信徒人数发展到260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宜春境内三处总堂有教堂11座,信徒370余人。外籍传教士逐渐离开宜春,宜春境内基督教活动总体趋于衰弱。1951年,宜春内地会与安息日会合并成立了宜春县“三自”革新运动促进会;1956年,樟树内地会、美以美会合并成立清江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1958年,丰城各教派实现联合礼拜;之后,境内各基督教派活动停止。“文革”期间,宜春境内基督教活动全部停止。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地落实宗教政策,一部分教产得以归还,部分活动场所得以恢复。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后,宜春市对宗教活动场所重新进行登记发(换)证工作。截至2007年,宜春市共有登记开放的基督教活动场所191处,其中教堂9处,活动点182处;奉新、万载县成立了基督教“两会”组织,袁州区成立了“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