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的宗教史

笔者在研究宗教公益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宗教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提供者。仅以中国古代为例,扶孤、养老、殡仪,都与宗教密不可分;而饭店、驿站也在很多时候与寺院相关,不仅来往的僧侣需要食宿,诸多高山荒漠也只有修道僧侣才在那里生活。上月到天津参加中国宗教学50人渤海论坛,入住利顺德大饭店。出乎意料的是,这竟是一处充满宗教情怀之所,其产生、发展无不体现了宗教对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酒店业对宗教元素的珍视。

利顺德大饭店罕见地拥有一家精彩的博物馆。我们由此得知,利顺德大饭店的创始人就是一位传教士,名字叫殷森德(John Innocent),属于英国圣道堂。“利顺德”三字,原本就是“Innocent”的音译,另外又取孟子“利顺以德”之意。1861年5月19日,殷森德抵津,开始其传教与经商生涯,直到1901年回国,其间凡40年,对天津的宗教、教育、近代化有重大影响,跻身中国一流传教士行列。 利顺德创办的原初目的是为了方便传教士和外侨,未想最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1863年,殷森德承租了英租界的一块土地,建立起简易的英式印度风格平房,专门招待外侨,这就是利顺德饭店。后多次修缮,被誉为远东第一饭店。中丹、中葡、中法、中荷条约在此签订,袁世凯、孙中山、溥仪,以及美国总统胡佛、格兰特曾下榻此地,中国第一代电报、电话、电灯、电梯、自来水、消防队由此发端,利顺德饭店还是中国铁路、印刷、交通、西医、银行、邮政、煤气乃至近代军队的重要策源地。

作为一名传教士,利顺德饭店只是殷森德的副业,其来华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殷森德一到天津就开始传教,几天之后即小有成效:几位天津人领洗,其中一位还腾出了自己的房子,成为天津第一所礼拜堂。次年,也就是1862年,殷森德建成仓门口教堂,至今仍存。1872年,他应邀到山东乐陵传教。1901年殷森德回国时,英国圣道堂在天津有217所教堂,2398名信徒,40所学校,500多名学生。

利顺德饭店对天津的近代教育有重要贡献。1861年,殷森德来津后不久,就创办了第一所男童学校,1862年创办女童学校。利顺德饭店建成后,借助其利润支持,殷森德先后创办了“盲人学校”、“英中学院”、“西医学院”等。1871年,殷森德开办“天津神职学校”,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教师和牧师。1887年,利顺德的股东创建“吞纳学院”(Tenney College),后为北洋大学,即今日天津大学的前身。

利顺德饭店很早就体现出社会关怀的一面。1870年天津教案后,英国水兵抵津渐多,其中不乏酗酒滋事者。利顺德的股东因此捐修了一座两层的戒酒楼,取名“规矩堂”,作为水兵健康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因其外墙为白色,天津人称其为“小白楼”。楼房已经不存,但这一地名流传至今。

1949年以后,利顺德大饭店的宗教元素得到新的丰富。1954年,西藏观光团抵津。利顺德饭店作为接待单位建立了诵经室,十四世达赖喇嘛、十世班禅大师都曾来此诵经。1992年,诵经室(现在的423房间)被确定为纪念室,成为饭店内的一间小型藏传佛教佛堂。2010年,十一世班禅题名“十世班禅大师纪念室”。

漫步在利顺德大饭店,忽而基督教的传教士,忽而佛教大师,浓郁的宗教元素使我们体会到它的不凡与灵性,也使我们对宗教的社会表达有更深刻的体认。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