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专访基督教慈善机构爱德基金会公共卫生与艾滋病防治项目

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4月,是一个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团体,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25年间,爱德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惠及31个省、市区1亿多人口。

福音时报:公共卫生与艾滋病防治项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赵静文:公共卫生与艾滋病防治项目分为两块内容: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

福音时报:您能介绍一下公共卫生的开展情况吗?

赵静文: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赤脚医生、三级卫生网和合作医疗制度构成的农村卫生体系曾被誉为“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之为值得提倡的“适宜技术”,纳入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我国的农村村医(当时称之为赤脚医生)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卫生保健,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但是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进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村级以下的部分随之迅速解体,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基本破灭。在这一背景下,爱德基金会从90年代初开始关注西部农村基层卫生体系的重建工作。在这种背景之下,爱德基金会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个项目:爱德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乡村妇女怀孕要生小宝宝,但是她的乡村里没有医生,必须骑上马,翻过山,走三天的路,才能找到一个最近的可以看病的地方,很不幸的是在去的路上小宝宝死掉了。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希望在每个乡村都培养一名村医,可以让当地的老百姓享受到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做培训班的初衷。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全国的十一个省区培训了将尽两万名的乡村医生。

我们最近举办了一个爱德乡村医生培训班的总结研讨会,邀请了一部分过去培养的乡村医生,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培养的乡村医生有70%以上的仍然在当地做村医。一个村最少有一千人,有的村有三四千人或者甚至更多,所以按照平均数低的来算,如果一个村医服务两千人,两万名村医有70%在岗,如果按照1万名算,两千人的村子,我们的村医也服务了两千万人群,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是非常大的。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可及性,使当地的居民可以有医疗服务条件,可以有村医和医疗知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供村医知识培训;第二是可支付性,我们的村医提供的服务是当地的村民能够购买得起的,提供廉价、质优的服;第三是服务质量有保证,不是一般的服务。可及性、可支付性和服务质量就是我们做村医培训的三个目标。

福音时报:您能谈谈爱德近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战略吗?

赵静文:爱德近期在公共卫生项目领域的发展战略是如下三点:1.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