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谨慎应对功利主义给当代信徒带来的信仰危机

“他们是‘独行侠’式的基督徒,不想被教会成员的身份束缚。他们不想别人‘干涉他们的事’,只想去教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没有瓜葛地离开。”在《健康的教会成员》一书中,作者指出,一个健康的教会成员应该有自己委身的教会,而不是游走在各个教会之间。

近日,在与一位牧者(下文简称C牧师)交流中,他指出,现在很多信徒受社会文化影响,太过于功利主义,“信徒对教会愈发缺少委身感”是其中体现之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堂成为了信徒挑选的“商场门店”,去哪家取决于这家“门店”陈列的“商品”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吸引自己的眼球。而这种顾客心态式挑选,就会导致信徒陷入对教会、牧者同工、事工和信徒之间的论断中。因此很多信徒就会有以下想法产生:

      “这个主日是XX牧师讲道,我不想参加了,他讲得没恩典……”
      “我想换间教会了,我在这里感受不到爱……”
      “那间教会不错,总搞活动,每次还有礼物拿……”
      “我最近有个考试,我得去教会祷告一下了。”

C牧师说,信徒太过于功利、实用主义,对信徒的生命成长并不健康有利。很多信徒来到教会并不是为了接受教牧同工的牧养,更多的是想看看这间教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服侍,参与这个事工、小组能得到什么,只想单方面索取,不想付出,“对信仰没有正确的认识”。教会教导爱,不仅是给予人爱,也教导信徒彼此相爱,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来。而大家能彼此相爱的前提是,彼此有连接。只有对教会有委身,信徒才能与教会与牧者同工之间开始有连接。

基督徒的信仰过于功利主义,不乏有社会因素影响。从笔者接触部分信徒的信仰经历来看,教会和信徒也有要反思的。如在福传的方式上:很多人是因为生活艰难、病痛折磨、婚姻不幸、孩子叛逆等等各样的因素处在绝望中,听见有人对他们说“去信耶稣吧,信了耶稣就都好了,因此他们踏入了信仰之门。

“信耶稣得永生”“信耶稣病得医治”“信耶稣就都好了”等等话术,是很多信徒惯用的福传方式。在教会的探访、辅导事工中也有类似情况:“认罪悔改病就好了”“稳定参加聚会就好了”“多多奉献就好了”……牧者同工或许只是想用这类话来安慰辅导人。这对处在艰难中的人来说确实好似一季希望,如果他的处境真的因此变好了,那至少让他们有了入门的机会;反之,若其处境没有变好,就无疑是在他们认识上帝的路上又加了一块绊脚石。

在笔者老家的教会,这种现象就很明显。家乡只有一间教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稳定参加聚会的有200人左右,而在册信徒远不止这个数字。教堂全部坐满可容纳近500人。但很多信徒对信仰的认识仅停留在吃饼得饱的阶段。把耶稣当成许愿池,遇到问题就来找耶稣,问题解决了就回归自己的生活,该干嘛干嘛——说起来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祈福式的信仰”。

这种情况在S姊妹家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S姊妹出生在信仰家庭,但她说并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父亲的信仰,说他有信仰呢又不去教会,说他不信呢,他又知道在艰难中去祷告,而且还给别人传福音。一次她的叔叔重病,S姊妹的父亲在他叔叔床前照顾了一个月,这个期间就给她叔叔家传了福音,意思就告诉他们去信主吧,信主病就好了。姊妹的婶婶听了之后就去了教会。但当她叔叔的病康复出院后,婶婶去教会的频率开始逐渐减少,慢慢开始找各种理由就不去了。

除此之外,教会和信徒也应该反思:在真理的宣讲上,是否给信徒提供了全备的福音。不论人们因为什么契机进了教会的大门,牧者同工就要不遗余力地把真理、把全备的福音传给信徒,将每个生命真实地带到上帝的面前,因为神想要给人的祝福远超过人所能看见、所追求的属世的祝福,但如果信徒不能明白这福音的奥秘,也就与真祝福错失交臂了。

为此,C牧师所在堂会特别注重门徒培训。如何把一个想要了解信仰的非基督徒引到上帝面前,对信仰有正确的认识?慕道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他们会根据信徒的情况来发现他们的恩赐,将其推荐到相应的事工里。接下来就是系统的门徒培训课程,为要让信徒在真理中扎根建造,对耶稣基督、对神、对教会和礼拜有正确的认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